|杨卫:个人美术馆建设热应降温

|杨卫:个人美术馆建设热应降温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卫:个人美术馆建设热应降温】《中国美术报》第202期 新闻时评
近年来 , 各地都涌现出了不少以艺术家个人命名的美术馆 。某种程度上说 , 这是艺术繁荣催生的结果 , 也是地方树立文化品牌的具体措施 。本来 , 美术馆的兴起是件好事 , 对民众的素质培养与审美熏陶 , 都能起到积极作用 。但是 , 如果美术馆泛滥成灾 , 尤其是鱼龙混杂 , 形成良莠不齐的局面 , 就容易适得其反 , 造成某种审美标准丧失的乱象 。
美术馆是收藏、研究、陈列和展示艺术品的专属空间 。作为一个公共场所 , 它的滥觞是在文艺复兴以后 , 伴随着资本社会的出现 , 尤其是市民阶层的壮大而兴起的 。因此 , 它兼有文化启蒙的作用 。事实上 , 在西方的社会发展史中 , 正是因为美术馆的蓬勃兴起 , 才打破了中世纪的审美禁锢 , 使艺术品从主要由教堂、修道院和大学收藏 , 变成一种公共文化资源 。美术馆不仅引领着时代的审美风尚 , 同时也成了一种知识传播的公共场所 。
在中国 , 美术馆出现的时间虽然不长 , 但其建构模式却是参照西方 , 同样是作为民众的审美启蒙之地 。早在民国时期 , 就出现了不少这样的公共美术馆 , 比如南京的国立美术馆、天津的市立美术馆等 。新中国成立后 , 以中国美术馆为代表 , 不仅继承了民国时期的一些启蒙传统 , 而且还发展成了引导大众审美、引领时代风尚的机构 。正如中国美术馆承接的历次全国性的美术大展一样 , 这些大展不仅成了社会审美的风向标 , 也影响了艺术家的创作 。改革开放以后 , 审美观念得到了解放 , 艺术创作得以空前活跃 。尤其是近些年 ,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 大批民营美术馆应运而生 , 更是繁荣了艺术创作和艺术市场 。某种程度上说 , 今天艺术界的多元格局 , 正是得益于大批民营美术馆的出现 , 是这些不同形态的美术馆催生了艺术家各自不同的创作 , 营造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但是 , 任何事情都过犹不及 , 美术馆也是一样 , 如果趋之若鹜 , 成为一窝蜂现象 , 就会消解美术馆的文化启蒙与知识传播功能 。尤其是各种巧立名目的个人美术馆的大量出现 , 参差不齐地占据着公共空间 , 更是浪费了稀有的土地资源 , 也模糊了艺术的好坏标准 。
其实 , 现在许多个人美术馆的出现 , 都是一种变向买地 。因为在国家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号召下 , 各地都出台了一些文化扶持政策 。这使不少艺术家看到了政策的漏洞 , 于是 , 或利用自身影响 , 或利用社会关系 , 开始以美术馆名义圈地盖房 。因而 , 也就形成了一种个人美术馆蜂拥而上的现象 。且不说这种现象对公共资源的侵占 , 只说对艺术的影响 , 也是有不少的负面作用 。因为随着越来越多以个人名义命名的美术馆的出现 , 留给未来艺术发展的空间就被无形挤压了 。故此 , 个人美术馆现象应该缓行 , 至少应该建立一个标准 。因为美术馆不是私人的领地 , 而是社会的共享资源 。■
(作者系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编 辑 | 李振伟
制 作 | 子禾
校 对 | 王密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