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二 )


到了1940年 , 马家军又把180户哈民从乌图美仁强行驱赶到大河坝 , 与之前牧民会合 。 迁移没有停止 , 后来这些哈民中又有150户逃往希里沟(乌兰) , 接着又有50户逃往尕斯 。次年 , 居住在酒泉的哈民也准备向尕斯逃亡 , 一路被马家军追击 , 加上饥饿和疾病的减员 , 最终只有几十人到达尕斯 。 另外有100户准备逃回新疆的哈民就没这么幸运了 , 途中被马家军收养的土匪包围 , 全部遇害 。其实就是逃到了海西的西端一个相对安全的三不管地带▼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至此 , 尕斯成为东迁哈民的大本营 , 共有400户左右 , 他们的牲畜很少 , 只能主要依靠进山打猎和抢劫为生 , 并在此后因各种原因四处迁徙 。1949年前夕 , 流浪在甘青新边界的哈民共死亡约24000多人(平均每5人死亡4人) , 最后存活下来的仅有340户 , 其中尕斯170户 , 敦煌附近的山里(阿克塞)130户 , 希里沟40户 。阿克塞属于相对幸运的 , 一直保持至今(阿克塞是哈萨克族自治县)(图片:Liuleiphotography / 图虫创意)▼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安居希里沟的40户哈民命运最令人唏嘘 。 在临解放之时 , 他们又被马家军骗至青海湖与龙羊峡附近的恰卜恰 , 这里正是今日的海南州府与共和县城所在地 。1950年初 , 居住在乌图美仁一带的100多哈民不明当时局势 , 受蛊惑和被煽动 , 袭击敦煌附近的解放军 , 造成解放军减员 , 他们自己也四处流浪 。后来 , 又有土匪(乌斯曼等)胁迫200余户哈民落草 , 在解放军追击下窜入花海子一带 。 次年 , 甘青新三省共同出兵剿匪 , 清除匪患 , 剩下的哈民继续四处流浪 。上述的几个地点青海哈族在这个过程中显然深受打击(花海子2001年前属青海 , 2001年后属甘肃)▼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1952年 , 三省共同派人与还处于流浪状态的哈民全面接触 。 按照自愿的原则 , 经过与哈族头人协商 , 350余户迁回敦煌深山的阿克塞 , 约200余户安置在阿尔顿曲克周边草原(之后居于恰卜恰的哈民也全部迁往这里) , 生活在柴达木地区的哈民约有340户1400人左右 , 东迁哈民基本安定了下来 。如今的阿克塞县城(甘肃境内)(图片:google map)▼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1954年 , 当地经过协商 , 将原都兰县郭里峁哈萨克族自治区改建 , 正式成立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开始为县级 , 后期地位类似区公所 , 介于县级与乡镇级之间) , 直隶于当年初成立的专区级(地级)海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前身为都兰县蒙藏哈萨克族自治区) , 后改为自治州 。阿区成立之后的3年 , 居住在此的66户263位哈民决定返回新疆老家 , 分三批迁往巴里坤 。 此后一段时间 , 这里再无大的人口出入变化 , 当然也有一些人因外出求学和就业因素少量外迁至西宁等地 。又从青海回到巴里坤老家一批▼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由此 , 青海哈族迎来大发展时期 , 生活逐渐稳定 , 走向正轨 , 畜群也在大规模增长 。回乡然而 , 青海哈族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人口 。由于这里的哈族总人口少 , 族内婚配问题无法解决 , 民族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也受到了影响 , 许多老人的眷恋故土之情愈来愈浓 。80年代初 , 一些哈族群众提出了重返新疆故乡的要求 。 国家对此极为重视 , 决定青海哈族全部迁回新疆原籍 。1984年6月 , 原则上按照本人的籍贯进行返迁新疆的安置 , 青海哈族被迁至北疆的哈巴河、布尔津、阿勒泰、青河、木垒、奇台、乌鲁木齐等地 。 这些地方大部分是新疆哈族同胞的聚居区 。而他们所迁至的地方 , 往往设立一个新村 , 有的村就叫“青海村” 。这一批一部分回到了遥远的阿勒泰老家一部分去往了新兴的北疆城市▼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当年青海哈族整体返迁新疆之后 , 留在青海的哈族只剩留在西宁、格尔木、德令哈等城市中不愿返迁的工作人员 , 总数为50多人 。因此在1985年5月21日 , 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正式更名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持续至今 。 而阿尔顿曲克中心区也改为郭勒木德乡 , 隶属于格尔木市 , 今天已升级为镇 , 其实它离市区并不远 , 就在其西郊 , 属于当地“西城区”的一部分 。 因为地名有点长 , 当地人往往简称其为“郭镇”或“哈区乡” 。郭勒木德的所在 , 就在格尔木旁边▼什么是“青海哈萨克”? | 地球知识局
然而 , 时隔不久 , 返迁新疆的部分哈族群众(尤其是木垒地区)因没有固定草场、不适应祖籍的气候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原因 , 他们又在1985年3、4月开始陆续返回格尔木周边地区 。 到80年代末 , 这些人有117户518人 , 但由于没有户口、草场、耕地 , 这些哈族同胞只得在当地以租牧等方式生活了10多年 。面对这种情况 , 国家在2000年4月正式开展安置返青哈族群众工作 , 解决青海哈族长期流浪在格尔木周边草原的问题 。安置工作还是根据本人意愿 , 他们少部分同意安置到新疆奎屯市开干齐镇 , 大部分同意安置到青海海西州大柴旦镇马海农场(今大柴旦行政区柴旦镇马海村) , 迁移和搬迁工作于2001年底全部结束 。215国道旁 , 一个小小的马海村(图片:google ma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