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老友记家乐福转型之道:张近东的“长期主义”再造家乐福长期主义( 二 )


以苏宁小店为例 , 截止今年5月 , 家乐福中国供应链全面接入苏宁小店 , 而在试点期间 , 南京、上海等地的苏宁小店 , 单店日销量提高超过30% , 整体毛利率提升5%-6% 。
可见 , 供应链的融合是互利共赢 。 一来 , 借苏宁的零售经验及流量优势 , 家乐福能高效触达用户、优化服务;二来 , 借家乐福的多店多仓业态 , 苏宁的到家业务得以强化 。
今年2月 , 苏宁微仓全面覆盖家乐福中国;7月 , 苏宁微仓实现迭代升级 。 到现在 , 苏宁微仓平均每单的仓配时效仅3-5分钟 , 单件商品分拣成本下降50% 。
在苏宁仓配体系的支撑下 。 今年一季度 , 家乐福中国到家业务销售同比增长570% , 用户量同比增长近6倍;今年818期间 , 家乐福到家订单履约率超过98% 。
显然 , 商品触达用户背后 , 服务也要触达人 。 不止是供应链 , 例如在技术端 , 家乐福中国加入苏宁后 , 其云系统与苏宁云打通 , 目前系统间切换最快30秒就可以完成 。
这正如张近东所言:科技创新是苏宁商业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
对于家乐福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 张近东曾总结称 , 通过数字化升级、供应链融合、场景化改造 , 家乐福服务中国消费者的能力更强了 。
事实正如张近东所言 , 苏宁家乐福在融合升级下充分发挥流量、供应链的优势 , 在国美、永辉等一批传统门店商超之中 , 家乐福正成为传统零售转型的标杆 。
关键原因在于 , 苏宁不止是提供工具、技术 , 而是给家乐福带来了互联网化的经营思维 , 即如何压缩商品从仓到家的时间、线上线下多点触达消费者 , 这是从底层基因上改造传统商业 , 真正契合苏宁 “零售服务商”的角色 。
显然 , 背后的苏宁模式不可小觑 。
如今 , 苏宁家乐福还有更大野望 。 9月30日 , 成都、沈阳和淮安的三家家乐福精选店同时开业 , 这意味着家乐福多店业态的故事刚刚开始 。
回顾过去一年 , “再造家乐福”是苏宁零售布局的亮点之一 , 而透过成绩看实质 , 支撑苏宁坚定不移改造家乐福的“关键先生”是谁?
长期主义 在苏宁由“零售商”转型为“零售服务商”后 , 张近东将其称之为“升华之旅” 。
征战商场三十载 , 张近东带领苏宁“升华”的故事不在少数:
成立之初 , 与粗放经营的国营大商场不同 , 苏宁剑走偏锋 , 实行集送货、安装、维修、保养等的一条龙服务;
1993年 , 苏宁与南京八大国有商场打响“空调价格战” , 最终“小舢板打败联合舰队” , 苏宁当年销售3亿元;
1999年后 , 张近东制定“横向扩张、纵向渗透”策略 , 苏宁直营店走向全国 , 到2009年成为全国最大商业连锁企业;
……
发展中的每一次挑战与转折 , 也让张近东与苏宁共同淬炼出了定力与魄力 , 无论是在大卖场时期 , 还是当下的新零售时代 , 张近东都在坚持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坚持深耕零售 , 积极拥抱变化 。

IT老友记家乐福转型之道:张近东的“长期主义”再造家乐福长期主义
本文插图
(家乐福中国门店)
如今 , 苏宁全场景零售正在“结出胜利果实” 。 家乐福中国转亏为盈 , 苏宁零售云店计划在明年开到1.2万家;在线上端 , 苏宁相继布局苏宁推客、苏小团;而在投资序列中 , 苏宁已经将万达百货、迪亚天天等场景业态归于麾下 。
开花结果固然可喜 , 但张近东坚持的长期主义并不容易 。
2011年前后 , 张近东捕捉到电商平台嬗变的端倪 , 他认为:纯电商平台较于实体也有弊端 , 衣服的质感、彩电的视觉效果等都无法体验……这不能满足消费者对立体购物需求 , 无法全面服务商户、培育品牌 。
事情正在起变化 , 苏宁不能等闲视之 。 2011年 , 苏宁易购上线 , 张近东提出“科技苏宁、智慧服务”战略;两年后 , 苏宁启动开放平台 , 探索建立新型互联网门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