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光|洪家光:技校毕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做工精度达到0.02毫米


0.02毫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就是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 。 光想一想这个精度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 可有一位大国工匠就能达到如此的精度 , 他就是洪家光 。
洪家光|洪家光:技校毕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做工精度达到0.02毫米
本文插图

洪家光 , 1998年技校毕业后 , 进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刚去是一名普通车床操作工 , 凭借着自己喜欢钻研的劲头 , 他在这个领域开始了探索和前行 。
他在晚上下班后 , 经常自己加班加点 , 有时候还偷用师傅们的刀具来练手 , 如果用坏的话 , 第二天也免不了一顿批评 。
挨骂后的洪家光不仅没有生气 , 反而反思起来 , 自己如果想要成为一名好车工 , 必须有一把好刀才行 。
现在的洪家光为了能够在各种场合都有合适的刀具 , 他自己制作了一套刀具 。 其中最小的一把 , 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耳勺 , 适用的场合是直径4毫米以下的小孔 。
优秀的车工有个标准 , 可以加工到的精度达达0.08毫米 , 可洪家光给自己定了个标准 , 要达到0.02毫米 , 这个厚度是一根头发丝的四分之一 。
为了能够熟练的达到这个标准 , 他选择用易拉罐来练手 。

洪家光|洪家光:技校毕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做工精度达到0.02毫米
本文插图

他选择易拉罐是有目的的 , 罐子厚度是0.1毫米 , 要想把罐子外面的金属漆车掉 , 误差不能超过1微米 , 这要求刀具极其锋利 , 操作人必须眼疾手快 , 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 才能把罐子外面的漆车掉 , 罐子又保持完好无损的状态 。
他就是通过这种一次又一次练习 , 才达到了这样的精度 。
为了让自己的技术更加精益求精 , 他先后拜了12位师傅 。 全国劳模孟宪新 , 就是他的师傅之一 。
洪家光说 , 刚进厂的时候 , 厂里安排老师傅给新进工人展示绝活 。 其中有一位师傅展示的绝活是“快速切削法” 。
什么是“快速切削法”?对于一般的工人师傅而言 , 加工的速度是每分钟600转 , 如果再快下去 , 就会直接打刀 。 这位师傅给大家展示的加工速度每分钟可以达到1200转 , 还不用反转推刀 。
当这位师傅展示完 , 他就被惊呆了 , 完全被老师傅的高超技艺所折服 , 赶紧悄悄打听老师傅的情况 , 一问才知道 , 原来师傅叫孟宪新 , 是一位全国劳模 。
洪家光当时就立下决心:自己一定要拜孟师傅为师 , 一定要成为孟师傅那样的好技工 。
他主动克服了和孟师傅不是一个车间的困难 , 每天总是找时间去孟师傅那里拜师学艺 , 日子久了 , 孟师傅也看到了他的诚意 , 欣然接受了这个勤学好问的小伙子 。
在孟师傅和其他师傅们的悉心传授之下 , 洪家光的技术不断提升 。 他为了能够更快的胜任工作 , 能更好的为航天事业做贡献 , 他主动要求加班 , 抢着去干各种累活、脏活、苦活 , 理论联系实践 , 很快他的技术突飞猛进 。
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要实现航空发动机 , 制造强国的梦想 , 而这个梦想也一直鞭策着他更加努力的工作 。
洪家光|洪家光:技校毕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做工精度达到0.02毫米
本文插图

西方国家把加工航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精密磨削技术对中国进行封锁 , 洪家光自告奋勇要求承担起这项研发任务 。
为了能够早日拿下这项任务 , 他开始学习空气动力学、力学、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 这些学科的知识枯燥无味 , 难度相当大 , 有好几次他都想放弃 , 觉得这些完全超过自己的极限 , 快承受不住了 。
但转身洪家光又继续学习研发 , 他想突破自己 , 想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 , 一定要坚持下去 。
通过5年多努力 , 1500多次的尝试 , 洪家光和自己的团队终于研发出了一套成熟的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 , 为数字化制造和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