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电动|吉利都做了什么?,成为科技公司( 二 )


据悉 ,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末 , 吉利已经授权专利9332件 , 其中包括境外专利91件 。 而截至6月30日 , 公司已获得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技奖励36项;承担9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研发项目 , 包括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在公司内部结构上 , 吉利的研发人员也已经超过9079人 , 并且在先进研发体系的指导下 , 其还在不断引进着全球各地的优秀研发人才 , 以不断地实现技术创新和增加技术储备 。
一场相互需要的上市
虽然近万项专利摆在面前 , 但吉利仍然面临着所有传统车企绕不开的困境:无论怎样解释与证明 , 也很少有人愿意相信它转身的步伐与决心 。
即使在推出了市场反馈很好的领克和几何之后 , 在人们眼中 , 能造好车的吉利仍然与“科技公司”没什么关系 。
第一电动|吉利都做了什么?,成为科技公司
文章图片
所以 , 此时的吉利 , 很需要一个标签与符号 , 让市场知道 , 自己在转型的路上 , 走得有多坚定 。 如同通用在得知尼古拉可能存在诈骗行为后 , 依然坚定地与其进行合作一样 , 它需要用后者来证明自己的“口说无凭” 。
因此 , 选择在科创板上市 , 是吉利当下最好的途径 。 在上交所的问询函中 , 还有这样一个问题 , 说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发展前景和公司对该板块的战略定位 。 不难看出 , 这同样也是上市委代替广大消费者所提出的疑问 。
而吉利的回答 , 也再一次做出了最好的证明 。 吉利认为 , 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下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重要领域 , 而身处其中的吉利具备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属性 。 同时 , 经过多年发展 , 公司已形成“高效燃油动力”和“多元化新能源”两大并行节能减排路线 , 并且在相关前沿技术领域还在持续布局 。
因此无论是行业环境 , 还是自身发展 , 吉利都有资格被定义为一家科技企业 。 而一旦拿到200亿元的融资后 , 吉利也将花费11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和前瞻技术研发之上 , 这也能够再次证明 , 其在自主研发方面的投入比例 。
而除此之外 , 有证券专家分析 , 作为行业内首个登陆科创板的整车企业 , 一方面意味着吉利正往科技公司转型 , 另一方面在A股增加融资渠道 , 相比H股市场可以享受更高估值溢价 , 减少对现有股东的股权稀释 。 根据市场态势 , 沃尔沃估值大致区间在384-626亿元 , 而科创板融资完成后 , 吉利将有足够现金完成对沃尔沃的收购 。 一旦收购完成 , 减少了集团内部关联交易的吉利 , 在经营效率、产品开发 , 和车辆出口方面 , 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
吉利需要在科创板上市 , 同样 , 科创板也需要吉利这样的龙头企业 。
2019年6月 , 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征求修订意见后 ,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赵锡军就表示 , 这次修订将使资本市场上市重组的功能适应新的变化 , 让更多优质资源进入市场 , 将提高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效率 , 促进高质量发展 。 而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 , 科创板才得以出现 。
换句话说 , 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留在国内资本市场 , 才是国家设立科创板的初衷 。 而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领头军 , 吉利绝对是优质企业的不二之选 。
销量足以说明一切 。 今年8月份 , 吉利汽车销量为11.3万辆 , 环比增长8% , 同比增长12%;1-8月 , 吉利更以累计74.91万辆的销量紧追上汽通用 , 以微弱差距暂列第四 。 而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 , 吉利或许很快也将再次跻身于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前三名 。
因此 , 对于科创板内目前企业良莠不齐的情况来说 , 吸引像吉利这样的龙头 , 同样也有着提振市场的作用 。 由此可见 , 28天“闪电过会”的背后 , 不仅有吉利对于自身定位转型的需求 , 同样也有国家层面对于其更高的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