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政策给户口,恰恰是落后意识

从理论上看 ,各城市努力吸引人才 , 是绝对的好事 。从措施上看 , 类似上海这种 , 用户口吸引人才 , 恰恰又是病态和扭曲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著名段子 。 大清朝某县太爷 , 新官上任 , 吸取上一任太爷懒政贪腐的教训 , 决定为老百姓做点好事 。 于是这位太爷天天带领三班衙役去县城巡街 。 体现勤政爱民 。结果呢?老百姓怨声载道 。 太爷不明就里 , 找来一个路边卖茶叶蛋的老太太问 , 前一任县令十年不出衙门 , 只在后堂受贿贪墨 。 民间的事情什么都不管 , 政声极恶 。 为什么我天天带人寻街 , 反而老百姓还是骂呢?卖茶叶蛋的老太婆说:前任太爷虽然贪 , 恰恰因为不出门 , 不管事 , 老百姓还能在大街上自谋生路 。 这届县令虽然勤政 , 但天天带领三班衙役全城到处巡查走访 , 搞的四邻八家 , 只能全力用心迎接太爷 , 百姓的各种生计只能为其让道 , 反而极大滋扰了百姓了 。这个典故 , 很好的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力的傲慢 , 不仅能体现在作恶的上 , 甚至可以体现在行善上 。权力行的最大的善 , 比市场经济 , 自发次序中的冷漠 , 还要更恶 。上海用户口抢人才这个政策 , 充分体现了三点‘权力的傲慢’其一 , 户籍与自由迁徙 , 是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 能把户籍迁徙权利垄断起来 , 当作‘政府奖励’ , 本身就是一种轻视人 , 蔑视人的意识基础 。如果用基本公民权利当作‘特权’ , 我们还可以设计出类似‘生育权收归国家’:农民只能生一个 , 工人只能生两个 , 高学历博士可以生三个 , 公务员可以生5个 , 等等‘激励措施’ 。这与《辛德勒的名单》中 , 戈培尔下令‘学历史学文学的就地枪毙 , 打铁的修鞋的留下来送往工厂’是不是有点高度类似?其二 , 人才是实践中来的 。 上海是什么城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 。 民国时代就是商贾云集 。 这些为上海城市繁荣做出杰出贡献的商人 , 没有几个是‘人为规定出来的人才’ 。 更没有几个符合权力规定的是什么985 , 211 , 四大名校的标准 。 恐怕一个小学毕业的杜月笙 , 比今天很多‘四大名校’的人才 , 对上海的繁荣的贡献都大 。 今天上海 , 那些摆摊的 , 开店的 , 送外卖的 , 哪个不是在身体力行繁荣上海经济?这些人凭什么不能是人才?其三 , 用户口吸引人 , 在中国市场经济成分越来越高 , 自由选择越来越多的今天 , 很大程度上成了‘逗你玩’的笑果 。就好比 , 今天出来几个满清遗老遗少 , 对外宣称 , 谁效忠我 , 我就赏谁‘穿黄马褂’ , 这种人 , 你觉得可笑不?所谓户籍优越感 , 其实早已被市场经济 , 财富自由流动 , 个人财产权的保障 , 和越来越多的价格自由机制所冲击得七零八落 。说句难听的 , 给一套上海的房子 , 都比给上海户口更吸引人 。市场经济 , 永远比权力的各种‘规定’ , 更真正能尊重人才 , 吸引人才 。户籍特权 , 就像遗老遗少的黄马褂一样 , 早就是时代落后的象征物 。用户籍特权吸引人才 , 用黄马褂招揽奴才 , 恰恰没有本质区别 , 都是用‘落后’时代进步的东西在招摇过市 。所以说 , 乍看什么‘四大名校毕业直接落户’是开明 , 其实恰恰是严重落后时代的意识的结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