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执国 终局难测——燕帖木儿、伯颜的权臣时代
铁腕执国 终局难测——燕帖木儿、伯颜的权臣时代对于讲究君臣大义的道学家而言 , 权臣是要大加批判的 。 因为权臣是分割或者篡夺了君主的权力 , 所谓太阿倒持 , 纲常紊乱 , 是国之将亡、天下大乱的不祥之兆 。流风所及 , 现代人读史也往往对权臣没有好感 , 似乎权臣是和奸臣划等号的 。 不过 , 历朝历代都有权臣 , 权臣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君主幼小、无能、荒淫、怠惰而无力或不愿支撑国家 。 而权臣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 非一言所能蔽之 。从事功上而言 , 最不堪的 , 自然是如赵高、董卓这样的胡闹型权臣 , 其所作所为没什么大志 , 无非是篡夺了君权而胡作非为;其次是有了权虽不胡闹 , 但为权而权 , 属于权迷 , 如李林甫、杨国忠、严嵩、和珅、穆彰阿;除外还有很有才干 , 但容易被人诟病的篡逆型权臣 , 掌握了权力 , 是为了推翻旧朝建立自己的一统天下 , 如王莽、曹操、司马氏父子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高欢、宇文泰、杨坚等等;当然 , 还有一心为国 , 虽知道会被诟病也愿意挺身而出的权臣 , 如伊尹、霍光、诸葛亮、张居正 。而从权力大小而言 , 有的权臣可以自行废立 , 君主不过是玩偶 , 有的权臣则只是偷偷摸摸行使君主的权力 , 一旦君主收回了 , 便是身死族灭 。那么 , 当元朝走过了两都之战和明文禅替的动乱 , 进入到权臣时代之后 , 作为这个时代的代表者 , 燕帖木儿和伯颜 , 属于什么样的权臣呢?总结的工作可放在最后 , 我们先从文宗的朝局入手 , 一步步来分析两位的权臣之路 。文宗图帖睦尔若不是皇帝 , 而仅以普通人来说 , 可说是蒙古人进入中原后汉化最为优秀的典范 。 其人于诗、书、画均有很高造诣 , 其诗收于《元诗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等书中 , 后世评价颇高 , 其书画被专业画家评价为“意匠经营 , 格法遒整 , 虽积学专攻 , 莫能及之 , 而天纵之才艺岂以是为夸美哉”, 有《相马图》传世 。而作为皇帝 , 这些优点便会被人联想到南唐后主、宋徽宗这些亡国之君 , 不过 , 侵淫汉化这么深 , 自然会有仁宗、英宗那般的改革志向 。 何况 , 文宗自幼颠沛流离 , 转辗于江南、海南和荆湖 , 对与国情民瘼也有相当的了解 。 在被流放海南时 , 文宗的生活相当窘迫 , 曾作《青梅》诗一首 , 诗云:自笑当年志气豪 , 手攀红杏寻金桃 。溟南地僻无佳果 , 问著青梅价亦高 。曾经的天潢贵胄 , 可以“手攀红杏寻金桃” , 而如今却“问著青梅价亦高” , 生活、政治上的压抑应是能激发他有番作为的志向 。 不过 , 依据《琼州府志》所载 , 诗中的“青梅”乃是一美丽女子 , 文宗深为钦慕 , 但追求不得 , 只能黯然神伤 。 这故事虽然属于桃色新闻 , 不那么可信 , 但即使是真的 , 文宗以皇子之尊追求平民女子而不可得 , 也是会让他对自己的处境极为不满而产生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 。待到在金陵做怀王时 , 文宗便已经将这种愿望直接表现了出来 。 当时金陵的太平兴国寺铸造数万斤的大钟 , 正在冶炼铜水时 , 文宗前去观看 , 摘下自己的碧珠指环投入铜水之中 , 默默祈祷:“若天命在躬 , 此当不坏 。 ”结果等大钟制成后 , 指环竟然嵌在大钟之上 , “坚固完好 , 光彩明发”。这虽然免不了是后世制造的“天命在此”的神话 , 但也可能是文宗自己制造出来的“预言” 。 而他在金陵时 , 已经多方联络湖广行省平章政事高昌王铁木儿补化、镇守武昌的威顺王宽彻不花等地方实力派 , 使他们在两都之战中坚定地站在自己一边 。 其志在大位的图谋已经相当明显 。而在燕帖木儿政变成功 , 派人请他回大都之时 , 他更是在路上写下了《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 其诗云:穿了氁衫便著鞭 , 一钩残月柳梢边 。二三点露滴如雨 , 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 , 鸡鸣茅店客惊眠 。须臾捧出扶桑日 , 七十二峰都在前 。清人顾奎光所编的《元诗选》中 , 评价此诗是:“真情本色 , 不雕饰而饶诗意 , 赋早行者 , 无以逾之 , 结语尤见帝王气象 。 ”已经是按捺不住君临天下的雄心了 。按照规律 , 这么一个经历坎坷 , 了解民间疾苦而又素有大志的年轻人 , 登上皇位应可以成为一代英主的 。 前代不乏先例 , 比如汉宣帝刘病已、唐宣宗李忱 。可文宗没有 , 虽然他在位期间也着实干了几件大事 , 对于实行文治 , 推广文化颇有些贡献 , 但整个大元朝却是在他手里内讧不断、民生凋敝 , 日益走向衰落 。 而他本人 , 则被后人看作是被权臣所挟 , 无所作为的庸懦之君 。有人说 , 手段的正义才能走向目的的正义 。 这是否是普遍真理虽不能下结论 , 但用在文宗身上却是千真万确 。 他有抱负有理想 , 他甚至知道国家的病根在哪里 , 该从哪里入手 , 但是 , 因为他夺取皇位的手段太过阴暗 , 所谓“得国不正 , 隐亏天伦”, 使得他无法真正挺起腰杆来做一个强势帝王 , 不得不依靠和屈从于扶持自己登上帝位的燕帖木儿 , 与其共享皇权 。连皇权都让渡出去了 , 要有所作为也就必须打折扣了 。如果 , 在两都之战后 , 没有出现“明文禅替”的悲剧 , 文宗还不至于非得把自己和燕帖木儿死死绑在一起 , 甚至不惜让渡皇权 。 毕竟自己是皇帝 , 是前朝皇帝的皇子 , 有着充分的合法性 , 而自己的政敌 , 泰定帝一系本就与英宗之死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 且泰定帝死后 , 倒剌沙月余不立新君 , 也给了自己“权臣乱政”的借口 。 但是 , 当自己默许或者纵容燕帖木儿杀死自己的大哥 , 让自己重新登基之后 , 一切的合法、合理、合情就全都不复存在了 。在满朝文武眼中 , 在天下臣民眼中 , 自己是一个失信者、一个杀兄者、一个虚伪残忍有悖人伦的人 , 皇族的光环是屏蔽不了这些的 , 神圣的皇冠也只能引来无数人的侧目 。因此 , 在文宗在位的短短五年之中 , 皇族、朝中重臣、地方大员危言谋变之事此起彼伏 。 文宗只能紧紧抓住燕帖木儿这棵颇有权谋且善于统兵的大树 , 来保住自己的皇位 。一个是得位不正 , 又亏天伦的皇帝 , 一个是擅行废立 , 两次弑君的大臣 , 他们只能生死相依 , 荣辱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