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夯实金融体系稳健性,中国版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规则出炉( 二 )
《办法》共七章四十ニ条 , 明确了总损失吸收能力规则的基本原则 , 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 , 可以使用合格的资本和债务工具 , 通过减记或转为普通股等方式吸收损失 。 此外 , 还同时明确了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的风险加权比率和杠杆比率的计算方法及达标要求等多项内容 。
接近监管人士指出 , TLAC要求我国G-SIBs在原有资本工具吸收损失的基础上 , 増加能够吸收损失的其他类型工具 , 并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 , 这对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置机制 , 提高大型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也有助于强化市场约束 , 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
“TLAC规则创设了TLAC债券 , TLAC债券的期限超过一年即可 , 更具有灵活性 , 有助于商业银行丰富主动负债的期限结构 , 提升久期管理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 更好地契合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负债转型的诉求 。 ”接近监管人士称 。
从国际实践来看 , TLAC债券是银行补充TLAC的重要手段之一 , 也是银行调节负债规模和期限结构的重要工具 。 以日本为例 , 日本G-SIBs发行的TLAC债券的期限从3年到30年不等、单笔金额从2亿元到150亿元不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均有 , 有利于充分对接市场多元化需求 。
上述接近监管人士同时强调 , 债券品种的丰富也有助于债券市场完善定价机制、健全收益率曲线 , 对构建更加完善的资本要素市场配置机制、促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发展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有别于资本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 , 虽然在监管指标的计算、工具的次级属性等方面 , TLAC与现有资本工具有类似之处 , 但TLAC规则与资本监管规则存在显著区别 。
上述接近监管人士表示 , 资本监管要求是针对商业银行可持续经营条件下提出的 , 是约束商业银行风险资产规模无序扩张的重要工具 , 而TLAC规则是保障金融机构有序处置的关键因素 , 是一套与金融机构处置密切相关的监管框架 。
其次 , 在达标工具方面 , TLAC债务工具强调商业银行在不可持续经营条件下的损失吸收能力 , 是指银行在进入处置阶段可以通过减记或转股来吸收损失 , 介于资本工具和高级债之间的债务工具 。
再次 , 除了上述符合条件的监管资本和非资本工具外 , 在一国处置框架下 , 其他有效的处置基金也可按一定比例计入TLAC 。 例如 , 日本将存款保险基金按照FSB的上限要求计入TLAC 。
对金融市场影响有限
2008年 , 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暴露出大型金融机构存在的“大而不倒”问题 , 许多国家政府动用公共财政资金救助大型银行集团 , 也引发了人们对大型金融机构道德风险问题的深入思考 。 FSB提出 , 当金融机构陷入危机时 , 应以金融机构“内部纾困”代替动用纳税人资金进行的“外部援助” , 理顺大型金融机构救助的主体责任 。
发行TLAC工具成为全球大型银行主要应对措施 。 从外部TLAC实施情况看 , 美国、欧盟、日本、加拿大、英国、瑞士、中国香港等经济体或地区已出台本国TLAC实施规则 , 其G-SIBs的外部TLAC数量也已达标 , 并符合TLAC工具标准 。
从发行规模看 , 2016年至2018年 , 全球G-SIBs的TLAC工具发行总量分别为4000美元、4330亿美元、3600亿美元 。 国内市场普遍关注 , TLAC债务工具的集中发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考验债券市场的承受能力 。
对此 , 上述接近监管人士称 , TLAC债券的总体发行需求有限 , 且将在2021-2024年期间分批次、有序实施 , 是一个逐步发行的过程 。 “预计每年发行规模与目前四大行资本工具的发行规模相当 , TLAC债券的总体发行并非集中发行 , 不会对债券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 ”
从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容量看 , 2019年国内各类债券当年累计发行45.2万亿元 , 其中金融债券25.9万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10.7万亿元、政府债券8.5万亿元 。
推荐阅读
- 一起来护肤|我国“60年最冷冬天”要来了? 国家天气中央专家作出回应
- 金融投资报|一盒泡面而已要不要这么高端?,你可能吃不起方便面了!10元20元越来越贵
- 周到|服贸展区首次引入非银金融机构参展
-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进博会看点|服贸展区设5大板块,非银金融机构首次参展
- 中新经纬|金融界涨10.65%,成交量12.08万股
- 新华网|我国农村用电条件显著改善
- 国际金融报|老牌药企太极集团走上混改路,国药集团或将入主,净利断崖下跌近90%
- 飞鱼财经评论|金融圈又有“瓜”吃!这次是券商女销售和银行男资管的故事
- |我国不再隐藏实力,主动亮出王牌,美:这怎么可能?
- 高校|2020年我国140所“双一流”高校排名,复旦排名前3,中科第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