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商业天才李一男的“不归路”( 三 )


将前半生所有高光时刻都留在了华为之后 , 李一男终于找到了另一个体量相当也同样精彩的赛道 , 但当他准备大展身手时 , 等来的却是法院的传票 。
就在小牛电动车新品发布会的两天之后 , 李一男因涉嫌证券内幕交易 , 在深圳机场被警方直接带走 。
检方材料显示 , 李一男及其家人在2014年对华中数控的内幕交易中 , 涉及金额达1148万余元 , 实际获利超700万元 。
2016年1月下旬 , 李一男被判有期徒刑2年半;2017年12月 , 李一男刑满出狱 。
此时 , 小牛电动已经在电动两轮车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 销量和销售额的市场占比分别为26%和39.5% 。 2016和2017年 , 小牛电动营业收入分别为3.55亿元和7.69亿元 , 亏损金额分别为2.33亿元和1.85亿元 。
李一男的归来并未给小牛电动带来经营层面的显著改善 。 2018年上半年 , 小牛电动共销售12.5万辆电动摩托车 , 相比于2017年同期增长83.01% , 但其亏损额也暴增至3.15亿元 , 远超2017年全年 。
持续亏损的同时 , 小牛电动账上资金紧张 。 从2015年至2018年 , 小牛电动进行了5笔、总额高达1.9亿元的短期贷款 , 这些贷款至2018年底就将到期 。 而截止到2018年6月底 , 公司账上现金仅为1.56亿元 。
为此 , 小牛电动加快了赴美上市的步伐 , 但其上市的第一道坎 , 却是创始人李一男有了污点的履历 。
2018年3月 , 李一男宣布加盟梅花天使创投并担任合伙人职务 , 而小牛电动的招股书上 , 高管名单中已经没有了李一男 , 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是李彦 。
找到了最合适的赛道 , 却在无奈之下“功成身退” 。
山河依旧旌旗鼓 , 梅开二度正当时
2015年 , 小牛电动车的第一场发布会上 , 李一男曾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创业” 。 显然 , 他食言了 。
李一男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已启动一年多 , 在上海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 , 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样车阶段 。
36氪的报道中提到 , 该项目与小牛电动团队保持相互独立 , “几乎是重新招了一套人马 。 ”
不过 , 从很多方面看 , 李一男的两次创业有强烈的延续性 。 无论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理念 , 还是他在创办小牛时就推崇的差异化与绿色出行观念 。
但从电动车到新能源汽车 , 又不仅是两轮变四轮那么简单 。
当初进入电动车市场时 , 行业内并没有互联网属性这么明显的品牌 , 小牛电动车自带光环而来 ,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降维打击 。
而新能源汽车行业 , 且不提特斯拉的绝对统治力 , 剩余的市场份额也被造车新势力们瓜分殆尽 。
兴起于2014年的新能源汽车创业潮已经濒临尾声 , 今年上半年 , 拜腾、赛麟和博郡等多家造车新势力走到破产边缘 , 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和威马汽车组成了国内造车新势力的头部阵营 。
虽然这个阵容并不算铁板一块 , 但其在资金、技术、人才和品牌口碑方面的积累并不能轻视 。
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都已上市 , 市值分别达到249亿美元、132亿美元和125亿美元 。
目前 , 李一男的造车项目已经启动了一年 , 第一款产品将在2022年上市 。 如此紧凑的时间安排 , 显然没有独立研发底层技术并产品化的安排 , 至少第一款产品不会搭载太多独立技术 。
因此 , 李一男的造车项目依然是采用集成化方式 , 其关键就在于他做投资的几年里积累了多少产业链的资源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已经证明 , 供应链、生产制造、品牌打造与资金调动能力是造车新势力求生存的关键能力 , 其中资金是一切的起点 , 动辄几十亿融资的造车新势力 , 很多都没撑过五年 。
而在资金方面 , 36氪的报道中提到 , 有熟悉李一男的投资人认为 , 现在入局新造车行业并不晚 , “如果李一男开放融资 , 我们会第一批投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