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刘浩:以电影对抗不停息的时间( 三 )



迷失|刘浩:以电影对抗不停息的时间
本文插图

《诗人》剧照
采访人员:请问电影里面反复出现的毛裤作为道具有什么巧思?
刘浩:这部戏里面有亲热戏 , 我想要把这个戏拍得性感一点 。 对于我来说真正的性感是看不见的 , 其程度并不是和身体的裸露程度成正比的 , 它更多的是一种氛围 。 在构思的时候 , 我总是试着去找一种方法 , 来说明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对彼此的唯一性 , 因为有了唯一性才有排他性 , 这种亲密无间的感觉才能得到体现 。 于是我想到了毛裤 , 这个构想也来自于我的童年生活 。 在那个年代 , 无论男女 , 每一个人回家都会换上毛裤 , 就像今天的居家服 。 在我的脑海里面毛裤就是当时家庭生活的一个鲜明的符号 。 我在思考剧情的时候 , 就在想怎么样能够把这一幕拍得亲切自然又充满趣味性 , 于是我就想到了借助毛裤这样一个道具展现这对年轻夫妻之间特有的性感 。 除此之外 , 片中很多道具或者场景都具有一定的符号性 , 比如拉窗帘这个动作 , 老诗人在办公室里会做这个动作 , 李五接替老诗人职位之后也不自觉地模仿这个动作 , 这其实是一个标志 , 标志着他的思想和行为都在向老诗人靠拢 。
采访人员:请问这部影片的主要拍摄地点在哪?大概持续了多久?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
刘浩:整部电影大部分的镜头是在新疆的一个无人区里进行拍摄的 , 矿区澡堂里的戏是在安徽取景的 。 实际的拍摄过程大概持续了小半年的时间 。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拍摄过程中遇上了极端天气 , 有一次遇上了龙卷风 , 直接把布景里一座房子的房顶给掀翻了 。 我当时最深刻的感悟就是:拍戏就像一场“赌博” , 上山就像上战场一样 , 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 所以那段时间 , 我每天只能睡两个半到三个小时 , 其他时间基本全在工作当中 , 随时准备应付突发状况的发生 , 颇有一种与天斗其乐无穷的感觉 。 另外 , 在电影制作过程中 , 得益于美术老师出色的工作 , 我们有机会在布景上原汁原味地还原那个年代的感觉 。 从无到有还原了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年代场景 , 其中的成就感是很强烈的 。

迷失|刘浩:以电影对抗不停息的时间
本文插图

刘浩在《诗人》拍摄现场
采访人员:您之前拍摄的电影多数是文艺片 , 常启用素人演员 , 为什么这一次选择和宋佳、朱亚文合作?
刘浩:在电影选角的时候我并不会刻意考虑用素人或者著名演员 , 对于我来说 , 这也是一件很讲机缘的事情 。 我在准备这部电影的时候正好遇上了朱亚文和宋佳 , 大家交流之后发现在对于剧本理解比较一致 , 在重要的条件上也能谈得拢 , 就确定了合作关系 。 我很有幸跟两位主演合作 , 他们对表演、感情的把握很好 , 整部影片的年代感都被诠释得很好 。

迷失|刘浩:以电影对抗不停息的时间
本文插图

《诗人》主创
采访人员:除了矿山的场景 , 整部片子的画面色彩都是偏暖色调的 ,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处理呢?
刘浩:在我的记忆中 , 那个年代主要用钨丝灯照明 , 钨丝灯暖黄色的光源让我的记忆很深刻 。 这种设定一定程度上也是源自于我的记忆和个人习惯 , 我从小就比较偏爱这种感觉 ,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晚饭 , 桌上的碟子红红黄黄的 , 在钨丝灯那种暖黄色 , 有点昏暗的灯光下有一种那个年代家特有的暖意 。 这样的画面特别容易引起人的通感 , 仿佛耳边就响起了哪家厨房正在做饭的声响 , 还能嗅得到饭菜的香味 。 一家人在桌旁边吃饭边听广播 , 邻居之间还会时不时地端着饭菜互相串门 , 这是我记忆里那个时候的家庭生活 ,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 , 还是记忆犹新 。 暖黄色的钨丝灯光总是给我一种暖意 , 是冬夜里潮湿冗长的小巷尽头 , 家的召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