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通回港敲钟市值达2020亿港元 谁是真正的“快递之王”?( 四 )


在中通提交的港交所上市招股说明书中 , 关于募集资本用途 , 首先 , 依然是基础设施及产能发展 , 如购买土地使用权 , 建造现代物流部件 , 购买运输车辆 , 增加及升级分拣中心机器等 。 其次是赋能网络合作伙伴及加强网络稳定性 , 包括激励加盟商投入资源、为加盟商提供融资支持等 。
这些真金白银的投入背后 , 各家都以期通过资本开支构建长期壁垒 , 而核心目标仍直指市占率 。
行业分化 谁是“快递之王”?
中国快递时代的寡头之争越发明显 。 就在中通回港上市的头一天 , 依然有“通达系”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直言 , 明年或许很快将迎来“决战之年” 。
其实 , 这并非危言耸听 。 从上市公司市值来看 , 几家主要快递公司分化已然明显 。
作为当前行业份额第一的市场老大 , 赖梅松在回答券商提问有关未来5~10年的风险和机遇 , 以及行业格局的演进时 , 他首先强调:“要有定力 。 ”
赖梅松表示 , 中通从创业初期到2015年 , 只做一件事情 , 如何把快递时效效率做到极致 , 但从2016年开始 , 中通开始自建生态 。
在今年9月16日的客户开放日上 , 赖梅松携一众高管出席 , 介绍了包括中通快递、中通快运、中通云仓科技、中通商业、中通国际、星航联盟、中通科技、中通金融、中快传媒等在内的集团生态圈各板块业务 。
正如赖梅松认为 , 中通1.0版本是已经把快递的规模做到最大 。 然后 , 中通希望用5年的时间 , 在综合物流方面有所突破 。 希望中通5年能够从领先优势到绝对优势 , 10年到生态优势 。
“快递未来的竞争 , 一定是全链路的竞争 , 一定不是单打独斗 , 而是‘打群架’ , 因为只有你的业态更丰富的时候 , 在整个物流板块你的资源才会充分利用 。 ”赖梅松说 。
在业内人士看来 , 赖梅松对生态的重视 , 一方面是为适应市场需求的衍变 , 以及追求规模效益的最大化 , 但同时或许也离不开阿里、京东、苏宁、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近年对物流领域的频频渗透 。 巨头们的集群式打法、生态圈构建 , 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些启示 , 并会直接给快递企业带来一种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冲突感 。
这种冲突感在阿里身上或许最具代表性 。 2020年以来 , 阿里接连入股韵达、又增持申通和圆通 , 最终集齐“通达百”股份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中通“30%+”市占率的雄心和生态布局背后 , 目标直指“快递之王” 。 但诸侯争霸 , 谁都不愿轻易放弃做“王者”的机会 。 如果抛开市占率 , 仅仅从市值来看 , 目前顺丰无疑是遥遥领先的 。 而从生态构建来看 , 顺丰的雄心同样不输中通 。
甚至 , 从生态布局来看 , 凭借阿里“淘系”巨大的商流引力和对“通达百”的悉数入股 , 加之菜鸟网络的数字化管控 , 似乎某种层面阿里也能称得上是“快递之王”了 。 就此而言 , “快递之王”仍然留有悬念 。
青桐资本投资总监霍婷洁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认为 , 快递行业的红海 , 使得行业内参与者各施所长 , 成长迅速 。 顺丰在同城物流、特种物流等细分赛道发力 , 中通则在自有市场内快速扩大规模;极兔通过降低单价 , 用极短时间打入中国市场 , 成长迅猛 。 各家都在自己的基础上快速发展 , 说明市场尚未达到规模饱和与结构平衡 , 各家公司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
“未来的快递之王 , 大抵是需要在综合业务能力覆盖面广、利润体系健康、业务体量庞大、客户服务到位的前提下 , 才能够称之为‘王’ 。 ”霍婷洁说 。
在此之前 , 虽是“诸侯征战” , 仍是大业可期 。
每日经济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