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枷锁的囚徒|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过劳死?


挣脱枷锁的囚徒|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过劳死?
文章图片
“过劳死”?医学上没这个概念
近年来 , 有关“过劳死”的新闻报道频繁见诸媒体报端 。
尤其是 , 涉及名人明星工作中的突然死亡 , 往往引发舆论特别的关注和热议 。
比如 , 台湾艺人高以翔在浙江电视台拍摄现场猝死 , 还曾引发资方不顾劳方死活的指责 。
挣脱枷锁的囚徒|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过劳死?
文章图片
即使最近台湾另一位艺人黄鸿升死于浴室 , 也有人臆测工作太过劳累所致 。
挣脱枷锁的囚徒|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过劳死?
文章图片
至于各种白领在工作相关的时间和事件中突然死亡自然更不会例外地被归咎于“过劳死” 。
挣脱枷锁的囚徒|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过劳死?
文章图片
甚至 , 一些非工作时间的突然死亡也能找上过劳死的因由 。
比如 , 海南省一位老师在深夜时间死于家中 , 家属却声称死亡时这位老师正在给学生批考试试卷 , 因而也应该属于“过劳死” 。
由于社保局拒绝认定其为工伤 , 还引发了旷日持久的官司 。
然而 , 大出多数人意外的是 , 医学上根本就没有“过劳死”这个概念 。
“过劳死” , 日本人创造的一个社会学名词
既然医学上没有过劳死 , 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过劳死” , 其实是一个舶来品 , 是由日本输入的地域性社会名词 , 仅流行于东亚地区 。
这个词产生的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冲刺期 , 陆续有一些人死于长时间 , 高度压力的工作期间 。
挣脱枷锁的囚徒|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过劳死?
文章图片
一些工会和法律人士为了替工作期间的这些猝死者主张权利而炮制了一个医学上没有的说法 , 并创造了专用新名词:Karoshi 。
到1987年 , 日本劳工部门也开始承认这种所谓过劳死 , 并开始进行统计 , 意味着这个说法得到了官方接受 。
随后 , 这个说法逐渐传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国家 。
但是 , 直到今天 , 所谓Karoshi也没有得到世界医学界的认可 , 也没有获得日本以外其他任何一个政府的接受 。
与工作相关的猝死而已
那么 , Karoshi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说到底 , 所谓Karoshi不过是与长时间、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相关的猝死 。
所谓相关就是两者之间不存在必然的 , 或者因果关系 , 更多不过是“鸡司晨”似的时间上同时或先后的相关关系 。
【挣脱枷锁的囚徒|越来越多的人死于过劳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 , 猝死并不是那么罕见 , 几乎可以随机发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场所 。
人们往往把猝死在时间上存在相关性的事或物当成这种猝死的原因 。
与长时间、高强度、高压力工作相关的猝死被认为是过劳死 , 倒是符合“人之常情” , 但是并不符合任何医学准则 , 因此 , 医学界对这个说法根本连眼皮都没有“瞭”一下 。
比如 , 1991年发表的对日本确认为过劳死的213人医学上死因的分析发现 , 123人死于中风 , 50人急性心力衰竭 , 27人心肌梗死 , 另有4人死于主动脉瘤破裂(前面说的死在浴室中的黄鸿升也是死于这种疾病) 。
而这些疾病发作与所谓过劳都没有直接关系 。
猝死的危险性
与一般人的认识不同 , 猝死并不少见 , 尤其是有心脏病(不管是显性——即已经获得过诊断 , 或者是隐性——未知或没有获得过诊断)的人 。
比如 , 一项基于美国某个社区人口的调查估算 , 人到45、55、65、和75岁时余生(到预期寿命的85岁计算)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分别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