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中国加速告别好莱坞( 三 )


截至2019年底 , 中国历史票房前十榜单中 , 好莱坞分账片仅剩一部《复联4》(第四位) , 前十五榜单中仅剩3部 , 前三十榜单中仅剩8部 。
2020年 , 随着《信条》《花木兰》的票房折戟 , 好莱坞分账片在国内市场经历二十六年蜜月期后已经全面失守 , 其整体号召力来到了历史最低值 。
好莱坞大片难以撬动票仓 , 中国电影自立自强进入黄金期从1994年到2020年 , 中国电影市场的好莱坞分账片 , 从无到有 , 从《亡命天涯》《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奇迹 , 到《信条》《花木兰》的票房折戟 , 这其中 , 不只是进口片与国产片的票房份额对比 , 更体现了以好莱坞为代表的成熟电影工业与逐渐成长的中国电影产业间的相互切磋 。 那么 , 未来的趋势又将是怎样呢?
先看北美电影市场 , 受“疫情黑天鹅”影响 , 北美疫情确诊病例已近700万例 , 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0万例 。 美国“抗疫队长”福奇此前推测 , 美国电影院预计到2021年中期或者年底才能恢复正常 。
福奇
目前美国电影院复工率仅在60~68% , 3000家影院左右 。 洛杉矶、纽约、旧金山三大票仓均未大面积复工 。 相应的观众观影情绪也降至冰点 , 据美数据公司Morning Consult近期的针对22000名观众的调查中 , 显示只有18%的观众对今年重返影院感受有信心 。
这导致《信条》作为“救市大片”登场时 , 迅速陷入巨大的被动之中 。 截至发稿 , 《信条》仅有3600万美元北美票房收入 , 难以振兴北美市场 。
《信条》的票房折戟 , 成为压死北美电影市场对2020年期望的最后一根稻草 。 华纳兄弟率先将旗下《神奇女侠1984》从10月调档至圣诞节 , 紧接着环球影业将惊悚片《糖果人》推迟到明年 , 漫威的《黑寡妇》从11月逃避至明年5月 。
派拉蒙影业今年的排期已空 , 索尼影业也强调在疫情好转前不会发行《莫比亚斯》《毒液2》等大片 。 北美电影市场全年将没有“救世主” , 中国电影市场也没有“外援暖场” 。
这些剩余的好莱坞大片 , 还要经受住目前其他大片“转网”后带来巨大红利的诱惑 , 据媒体报道 , 《花木兰》在Disney+的北美用户身上就赚取了2.6亿美元“纯”收入 。 不仅如此 , 如果像《花木兰》那样走上“北美流媒体+中国院线”这样的混合发行 , 国内的盗版危机该如何解决?又如何防止负面口碑过早释出影响票房势能?
《花木兰》剧照
即使这些好莱坞分账片克服了艰难险阻 , 走向中国市场 。 可是 , 好莱坞分账片在中国到底还剩下多少号召力?
过去两年 , 谈及好莱坞分账片 , 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就是创意缺失和审美疲劳 。 2019年 , 《复仇者联盟4》累计42.5亿元票房 , 成为国内进口片历史票房冠军 , 但也是好莱坞分账片最后的高光时刻 。
这个成绩背后难以掩盖《X战警:黑凤凰》《黑衣人:全球追缉》《终结者:黑暗命运》《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玩具总动员4》等顶级好莱坞大片在国内集体不足5亿元的票房惨案 , 以及大部分作品豆瓣未达7分而口碑彻底崩塌 。
好莱坞分账片的影片内容由于固步自封、创意丢失 , 让国内观众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 。 面对缺乏诚意好莱坞分账片 , 国内观众开始更加信任国产影片品质 , 以及去理性看待好莱坞大片的口碑发酵 。
另外 , 随着“星球大战”“复仇者联盟”等头部系列IP的完结 , 剩下的好莱坞分账片对于国内观众而言也并未有太大的吸引力 。 对于中国市场而言 , 能撬动票仓重地三四线城市观众的好莱坞大片已经所剩无几 , 如若其它好莱坞大片不采取因地制宜的宣发策略 , 那么好莱坞大片的下沉问题必将愈加严重 。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剧照
这一点 , 在今年《信条》《花木兰》两部好莱坞救市大片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 。
《信条》虽获得超高口碑 , 打响年度悬疑烧脑称号 , 却因高门槛丧失掉了三四线下沉观众 。 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花木兰》因为在内容创作、营销方面均没有“因地制宜” , 遭遇国内大面积抵制 。 两部总计投资超过4亿美元的顶级大片 , 仅在中国市场累计获得7亿元票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