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堺|福耀玻璃为何不遵循在美工厂从属地管理?

世堺|福耀玻璃为何不遵循在美工厂从属地管理?
文章图片
福耀玻璃 , 全国8辆车有6辆用到它的玻璃 , 全球8辆车有2辆用到它的玻璃 , 在美工厂已经提供了十几亿人民币的盈利空间 , 但背后的博弈却不为人所知 ,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老一辈企业家坚韧的态度 。
【世堺|福耀玻璃为何不遵循在美工厂从属地管理?】福建 , 有的国人对它是“厦门” , “莆田系”、“闽南”这些标签认知 , 但福耀玻璃的曹德旺这些名声在外的老一辈企业家应该是颠覆“莆田系”的新标签 , 尤其是曹德旺在美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值得让人了解 。
无论从运输、贴近市场、补贴、当地成熟的云技术、贸易变化来说 , 就算比国内工薪要高很多 , 但在美当地设厂都是一步好棋 , 然而却也面临水土不服的情况 , 与工会的博弈就是典型案例 。
在美工会是次于华尔街资本的第二势力 , 其他群体相对二者而言都是小弟级别 , 福耀经过艰难博弈至今未妥协 , 也未建立工会 , 理由是工会降低生产效率 。
坚持不建立工会 , 这是曹德旺的底线 。 这个底线一直都没有突破 , 工厂为这个付出了很大代价 , 工人暗地和当地工会组织勾结 , 都会被开除 。 同时工会也找了很多关系给工厂施压 , 福耀当时没少被查 , 被罚款 。
福耀也有妥协 , 帮助建立各种基金会 , 捐钱 , 提高工人待遇 , 包括加班付加班费 , 上班穿高标准的防护设备 , 提高各种待遇 , 帮助孩子上学 。 另外还聘请当地媒体搞宣传等等 , 以此间接和工会展开博弈 。
福耀在美当地的工厂当时用的是当地人做经理 , 后来都被开了 , 换成了中国人 , 并不是当地人能力不行和不够努力 , 而是思维无法突破 , 当地人的思维经常和老板产生分歧 , 导致企业策略无法实行 。
最后建立工会的投票是福耀以800多:400多赢了 , 这也是文化融合的一种表现 , 福耀和工人都各自退让 , 福耀坚持了不让工会入驻工厂 , 工人保证了自己的待遇 。
实际上文化融合就是这么个过程 。 这个过程中会有摩擦会有冲突 , 但是磨合过后双方利益都得到了满足才能保障组织的平稳运行 。
福耀曹德旺的这一系列操作对于国内走出去的企业来说 , 尤其值得参考并且学习 , 并不是要一味地去妥协别人 , 要对自己有信心 , 别人的那一套并非万能 , 也不是什么真理 。
不要被别人声音大一点 , 鼻子对视你的态度 , 就慌神了 , 就妥协了 。 另外 , 国内内陆各地也要向福建以曹德旺为代表的企业家学习 , 尤其是某些高发媚白地区 , 甚至包括某些发达沿海地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