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王坚:愿意做就是最大的成功( 二 )


其中的一项测试出奇地简单 , 就是直接拔掉服务器的电源 。 因为只有撑过这种“暴力断电” , 才能证明云计算系统具备真正的稳定性 。 拉电的同事一连问了三遍“拉吗”?最后才颤抖着双手拉下电源 。 4个小时后 , 系统完全恢复运行 , 虽然牺牲了10台服务器 , 但数据毫发无损 , “5K”项目、“飞天”系统终获成功!至此 , 阿里云也成为中国第一家拥有完整云计算能力的企业 。
王坚说 , 自己当时的压力大 ,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 就是已经有很多客户选择“上云” 。 “我们的系统如果不够稳定 , 重启一次 , 可能一家互联网公司就消失了!”
2013年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举办时 , 云栖小镇(当时只是一个云计算产业园)连个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 将近4000人只能露天开会 。 王坚这样总结:“把计算做成了一个系统 , 又从一个技术系统变成一个产业 , 最后有一个以小镇为载体的生态聚集地 , 云计算这件事情我们终于在中国做成了 。 ”
“哪怕能为这个世界做一点别人没做过的事 , 我觉得就很了不起”
王坚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儿” , 不只是因为他赶上了10年来云计算的一波浪潮 , 更重要的是他坚持做了 。 “对我来讲 , 创新不要先问对错 , 而是问自己愿不愿意做 , 愿意做就是最大的成功 。 换句话讲 , 如果这件事你自己都不愿意做10年 , 凭什么要求人家跟着你做10年?”
2009年 , 王坚在《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 , 提出“云计算是下个10年中我们遇到的非常独特的机会 。 我们大家要充满热情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 , 静下心来做好这件事 , 不能有任何投机的心理” 。 他认为 , 做创新第一要承诺投入足够的时间 , 第二要能够接受这件事没有做成 。 “做的研究很好 , 最后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果 , 也是确实存在的 。 而真正遗憾的是 , 明明是能干的 , 但是没能坚持干完 。 ”他说 , 所以我们更需要宽容失败 , 这不应仅仅是一种态度 , 更要有相应的机制 。
王坚讲话很快、思维跳跃 , 谈论的内容似乎都带着“历史的刻度” 。 比如 , 他讲起人们对云计算的信任问题时 , 又会突然聊起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 。 很多人认为 , 这可能和王坚的背景有关:虽然他曾经是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 又成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 , 却不是程序员出身 。
1990年 , 王坚从杭州大学(后并入浙江大学)毕业 , 是全国第一个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的心理学专业学生 , 30岁晋升教授 , 31岁成为博士生导师 。 有人说他是天才 , 能在工程心理学和信息技术两个领域都做得如此出色 。 做云计算最困难的时候 , 也有人因此嘲笑他:“一个学心理的博士 , 居然当上CTO(首席技术官) , 心理学学得真好啊!”
王坚并不在意这些评价 。 在他看来 , 这恰恰是科技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 。 采访中 , 他多次谈到诸多学科对自己的影响 。 “那时候 , 我们是工程心理学专业第一届学生 , 教学大纲都没有 , 因此上了很多看似不着边际的课 , 物理学、生物学 , 甚至连金属工艺学都学过 。 ”
在“科技博悟馆”二楼的橱窗里 , 摆放着王坚收藏的很多航空器模型 。 他是个航空迷 , 他说航空器是从“图纸上飞出来的梦想” , 也是多种技术综合应用的体现 , “飞天”系统也是如此 。 “科技发展到今天 , ‘一股技术’比‘一丝技术’更具力量 , 系统创新、集成创新的重要性更加迫切 。 ”王坚认为 。
【云计算|王坚:愿意做就是最大的成功】这也是近年来王坚大力倡导“2050大会”的原因 。 “2050大会”是一场以“‘年青人’因科技而团聚”为主题的交流活动 , 包括各式各样的活动和上百场论坛 。 王坚有时会和参会者一起露营 , 大家彻夜长谈 。 他的想法很简单:“哪怕能为这个世界做一点别人没做过的事 , 我觉得就很了不起 。 ”(采访人员 谷业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