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9月25日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一男子晕倒不幸猝死,现在销售压力是不是很大

压力大是其中之一,人吃五谷杂粮,身体有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可是,在有机会可以救援的情况下,却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发生合适的救援恐怕才是该男子不幸猝死的根本原因。
怎样看待9月25日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一男子晕倒不幸猝死,现在销售压力是不是很大
刚刚在微博@急诊夜鹰的微博上看到一条让我震惊的消息:
北京地铁站45岁男销售猝死,家属对死因无异议,但医生有异议!!!
主要核心点在哪里呢?
当年天涯论坛副主编金波先生倒在呼家楼地铁站,过程和结局与今天的案例几乎完全相同。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先后有多个企业和个人愿意捐赠AED给北京地铁方,地铁果断的拒绝了。
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愿意提供AED并负责部分管理,恳请北京地铁允许AED进入,也被拒绝了。
这个AED是什么呢?普通人能否操作?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心脏除颤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可以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在心跳骤停时,只有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可以有效制止猝死。
怎样看待9月25日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一男子晕倒不幸猝死,现在销售压力是不是很大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共识,还没有真正从生命的角度意识到普及AED的重要性。总觉得猝死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且只要救助及时,就可以挽救生命。安装AED,需要投入和成本,这方面的支出很大,而民众在知识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即便安装了AED,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人会使用,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据网友提供信息说:普通人经过简单急救培训后,就能按照AED机器语音指令轻松操作,不需要医学背景。人流量巨大的场所必须配备AED,以及公共场所工作人员需要一定比例地被急救培训。不过也有网友提示:傻瓜式操作,一步一步有语音提示的。培训过的人员操作为好,没培训过的路人只要不聋也会用。
顺便转载一个AED相关的视频:
同样是北京的交通类公共场所,首都机场和北京西站均自费采购了AED设备,就连上海地铁站里有AED,而北京地铁里 先后有多个企业和个人愿意捐赠AED给北京地铁方,地铁果断的拒绝了。
【怎样看待9月25日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一男子晕倒不幸猝死,现在销售压力是不是很大】 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愿意提供AED并负责部分管理,恳请北京地铁允许AED进入,也被拒绝了。
目前具体原因不清楚,
(小编个人觉得,批评孙连成的指责用词是可以用在北京地铁的头上,毫不冤枉他们。)
怎样看待9月25日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一男子晕倒不幸猝死,现在销售压力是不是很大
从去年11月演员高以翔在录制节目时心源性猝死,到昨日北京地铁男子猝死引发热议,过早停止的呼吸和心跳为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
资料来源:急诊夜鹰微博,感谢博主提供相关资料让我们了解更多。
■网友的回复
人猝死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吧,比如基础疾病,作息习惯,一定要和工作和销售扯上关系吗?
■网友的回复
恕我直言北京地铁遇到这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2016年在呼家楼地铁站,金波倒下,未能救活。
2019年3月8日7时许,29岁的张先生,在昌平东关地铁站倒地猝死。
2019年11月29日下午13时50分许,北京地铁2号线一名男性乘客心脏病突发,于和平门站开往前门站区间倒下。未能救活。
相比于深圳
2019年8月6日上午,地铁2号线登良站。一名男乘客在站台处突然跪倒在地,全身抽搐,很快便失去了心跳和呼吸。
幸运的是,车站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该乘客进行施救,并与热心市民一起对其开展心肺复苏,仅用5分钟便成功挽救了该名乘客的生命。
今年1月3日,深圳地铁3号线石厦站站台发生了惊魂一幕,一名男子下车时突然倒地,全身抽搐。
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立即开展了救助,并利用站台上配备的 AED对其进行电击除颤,最终男子恢复心律,转危为安。
我国现在每年有近60万人死于猝死,相当于每天有近1000人因此而死,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
相比职业来看,意外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概率都是一样的,更重要的是面对意外我及时处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完善。
也正如昨日央视新闻所说:目前,AED的普及和推广还面临诸多问题:大部分人对AED并不了解,地铁站、汽车站等场所仍难寻设备,相关场所的工作人员缺乏培训,难以在险情发生时及时应对。作为“急救神器”,AED理应成为一种为人熟知的公共基础设施,未来仍需大力推广,以避免类似悲剧再发生。
北京地铁站发生猝死事件!如何抓住“黄金4分钟”挽救生命?所以希望以及期望公众能正视每一个意外,同时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所有的城市也都在努力普及和改善身边的环境。
北京大力推进急救AED:每个地铁站都要安装!生命至上,“救”在身边 | 都来看看宿州的AED安装在哪了
■网友的回复
我看了某公众号,我很迷惑…
被作者带偏后就只关注地铁没有设置AED的行为
不关注造成猝死的本因了
这起事件后,没有看到关于提倡生命健康、减少熬夜、工作减负之类的正面宣传,全是质疑甚至谩骂北京地铁的声音。
事件有内因有外因,外因可以是环境是设备,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吧。
为什么我们视线只看其一。
怎样看待9月25日北京地铁13号线霍营站一男子晕倒不幸猝死,现在销售压力是不是很大
■网友的回复
以前总觉得家属去地铁站闹事很可怕
现在突然发现家属无异议才是最可怕的
也许这就是社畜吧
如果有一天你猝死了 家属会有异议吗
■网友的回复
销售不了解 但同是北漂底层 压力来源应该相似 如今高昂的生活成本 如住房 医疗 教育哪个不把人压得喘不过气 这个猝死的大哥45岁 如果家里是个男孩那八成是要预备房子和彩礼了 如果是不只一个儿子呢 再加上疫情影响下随时可能丢掉饭碗 换谁谁不拼命
■网友的回复
我刚从8到13,扶梯上去就看到了。现在后怕。真的怕,有点想逃离这个亚历山大的城市。多件猝死,能不能建议政府在公共场合安装ADE?这个好像不很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