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暮雨读柳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丨周末读诗( 四 )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 断鸿声远长天暮 。  

这首词给人直观的感觉是篇幅长 , 不仅字数多 , 念起来气息也拉得很长 , 以至不知该从哪里分行 。 比如上片从“渡万壑千岩”开始 , 直到“更闻商旅相呼” , 一脉贯下 , 简直没有换气的余地 。

柳永之前 , 五代北宋词以小令为主 。 “小”即字数少 , “令”是曲破中节奏明快的一截 。 由此就不难理解 , 小令的抒情性为什么很强 , 不论字数还是曲调风格 , 都不容许拖沓 。 柳永也写小令 , 但性情和天赋使他偏爱曲折婉转和复杂缠绵的表现形式 。 既然这种曲调很少 , 那么他就自己来创造 。

慢词之慢即曼 , “长”的意思 。 相对于小令 , 慢词的曲调变长 , 字句相应跟着增加 , 曲子的节奏也放慢 , 抒情更为曲折多于变化 , 也更适合铺叙渲染 。 宋词在元代渐渐式微 , 今天我们听不到当时的慢词曲调 , 但从《乐记》的描述可知 , “慢”的乐感是“宫、商、角、徵、羽 , 五音皆乱 , 迭相陵” , 有点靡靡之音的况味 。

和《诗经》一样 , 五代北宋词

(苏轼以前配乐演唱)

, 失去了音乐 , 只留下单薄的歌词 , 实在是可惜 。 我们只能读着歌词 , 对其乐曲作渺远的想象 。 所幸这些歌词都是好诗 , 因此经受住了其所依赖的音乐主体的丧失 。

《夜半乐》原是唐教坊曲名 , 古乐至宋已不存 。 柳永精于音律 , 喜欢自创新曲 , 或借旧时曲名另倚新声 , 此首“冻云黯淡天气”遂成《夜半乐》之正体 。

读其文本 , 如读一篇旅途随笔 。 首片纯用白描 , 诗人乘扁舟离开江渚 , 度万壑千岩 , 越溪深处 , 怒涛渐息 , 樵风乍起 。 可见行旅的艰难 。 此时更闻商旅相呼 , 并见他们“片帆高举 , 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 商旅们互相结伴 , 长年在水上贸易往来 , 他们习惯了这种生活 。 在诗人看来 , 他们是快乐的 , 片帆是轻盈的 , 画鹢也像在飞 , 翩翩然过了南浦 。

相形之下 , 他的扁舟寒酸而孤单 。 黯然伤神中 , 望见远处酒旆闪闪 。 这就转到第二片 , 仍以白描写途中见闻 。 “一簇烟村 , 数行霜树” , 走了大半天 , 终于望见了人烟 。 此时太阳快要落山 , 渔人扣舷而歌 , 缓缓归去 , 这一幕对倦行的旅人就是幸福 。 败荷零落 , 衰杨掩映 , 枯索的秋景渲染着旅途的凄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