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两年内写下三首意境极美的中秋词,成千古名篇( 二 )


公元1077年 , 离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思念弟弟 , 时间又过去了一年 , 两个兄弟在分别七年后 , 终于在徐州这个地方见面了 。
那一年 , 苏轼被调往徐州任知州 , 而弟弟苏辙也改任签书应天府判官 , 在途中相遇后 , 两人便相约在徐州一起生活了一百多天 。
八月十五日 , 苏轼拉着弟弟一起共赏中秋 , 这一次 , 兄弟俩终于可以一起欣赏这美景了 。
兴致来了 , 苏轼便做了这首《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 , 银汉无声转玉盘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何处看 。
——《阳关曲·中秋月》
诗词歌赋|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两年内写下三首意境极美的中秋词,成千古名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诗的前半部分 , 苏轼描绘了和弟弟一同所见的中秋美景:
夜幕来临时 , 黑夜将云彩都收了起来 , 天地间只剩下清寒之气 , 银河流淌在天空之中 , 轻轻推动着月亮前行 , 抬头望去 , 那皎洁的圆月犹如洁白晶莹的玉盘 。
诗词歌赋|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两年内写下三首意境极美的中秋词,成千古名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闭上眼去 , 好好思量这幅苏轼先生所描绘的画卷 , 那意境 , 实在美极了 。
中秋佳节 , 良辰美景 , 又有家人相陪 , 在苏轼的心中 , 没有比这更令他感到幸福的事了 。但也正因为眼下的日子太美好 , 苏轼又想起了和兄弟分隔两地的日子 , 他不免感慨道:
我这一生很少看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 , 不知道明年中秋 , 我又在何处赏月呢

王国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
苏轼先生表面上在谈赏月 , 实则在含蓄表达自己即将和弟弟分别 , 内心深处那种深深的不舍之情 。
诗词歌赋|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两年内写下三首意境极美的中秋词,成千古名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兄弟二人相处百余日 , 苏辙再一次告别苏轼
人在朝野 , 两人都有公务在身 , 一百多天已是极限 。
【诗词歌赋|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两年内写下三首意境极美的中秋词,成千古名篇】转眼 , 又到了兄弟离别的时候 , 分别之际 , 苏轼写下了这首离别词:
离别一何久 , 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 , 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 , 同泛清河古汴 , 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 , 鸿雁起汀洲 。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这首词呼应了第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它既补充了苏轼在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时的时间和所处的地点 , 也直接表达出内心对弟弟苏辙的不舍和关爱 。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春秋”、“明月不胜愁” , 短短15个字 , 就勾勒出了兄弟二人分隔两地、长达七年时间不能相见时 , 苏轼内心的那种遗憾和孤独 , 此情此景令人动容 。
诗词歌赋|苏轼思念弟弟苏辙,两年内写下三首意境极美的中秋词,成千古名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诗词的魅力 , 不光在于它本身所蕴含的意境之美 , 还包含着我们在了解了作者的创作背景后 , 因为情感上的共鸣产生的认同感 。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 , 欢迎留言讨论 。
如果喜欢 , 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 , 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