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夜读|故乡的海棠

:原题为_人民日报客户端|夜读|故乡的海棠。
我的家乡位于松辽平原腹地 。 记得是上中学的时候 , 一年春天 , 乍暖还寒时节 , 爸爸带回了4根海棠树苗 , 说是嫁接好的 , 几年就能结果 。 树苗有3尺多高 , 紫红色 , 大拇指粗 , 很壮实 。 我和爸爸 , 还有弟弟 , 在月光下挖了4个坑 , 里面放上农家肥 。 一个人把着树苗 , 一个人培土 , 把根埋上后 , 再稍稍向上提一提 , 以使树的根须舒展开来 , 之后浇透水 。
我们那里的土地碱性大 , 一般的果树长得干干巴巴 , 又瘦又小 , 独独海棠树不怕冻不怕碱 , 长得虎虎实实 , 没过几年 , 就开花结果了 , 而且果特别大 , 一半红一半黄 , 脆而甜 。
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工作 , 家里只有父母两个人 。 4棵海棠树 , 能结果近百斤 , 除了送亲戚朋友左邻右舍外 , 还剩一些 , 母亲就把海棠洗干净 , 切开 , 抠出籽 , 摆在木板上晾晒 。 我家的海棠 , 是苹果属 , 形味皆与山楂相似 , 但个头大 , 以甜为主 , 略有酸味 。 每年深秋 , 妈妈都会给每个儿女寄一大包 , 以海棠为主 , 也有些杏干、枸杞 , 都是自家树上摘的 , 干净绿色 , 可以泡茶泡酒 , 也可当果脯吃 , 足够吃大半年的 。 在我父母离开故乡之前 , 每年都能收到母亲精心晾晒的果干 。 那带着故乡阳光雨露的果干 , 是思念 , 是甜蜜 , 是浓浓的乡情 , 更是厚厚的母爱 。
海棠花少女般娇艳 , 贵妃般高贵 , 天仙般飘逸 , 灿若云霞 , 楚楚动人 。 古往今来 , 描绘她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 层出叠现 , 流芳溢彩 。 但是 , 文人墨客只注重海棠的花与色 , 而忽略了果、树、枝叶 , 更无视其风骨、精神、品格 , 实在对不起海棠 。 其实 , 海棠浑身是宝 。 果含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机酸 , 可食 , 可制蜜饯 , 可供药用 , 有舒筋止痛、解酒去痰之功效 。 花可制糖制酱 , 对二氧化硫有较强抗性 , 适于街道矿区绿化 。 籽含油 , 可食用或制肥皂 。 木质坚硬 , 可制家具 。
海棠何时在北京安家落户 , 未见史籍明确记载 , 但据学者考证 , 明代时 , 京师海棠 , 已成一大景观 。 如今的北京 , 公园、街道、胡同 , 海棠处处可见 。 海棠树下 , 花蕾似胭脂点点 , 花开如晓天明霞 , 香风习习 , 落英纷纷 , 妙不可言 。
去年去松原开会 , 顺便回故乡住了几天 。 在当年老屋旧址上盖起的某机关宿舍 , 已经全部拆除 , 建起了一家汽车销售公司 , 发现树桩和新苗的地方 , 变成了展厅 , 陈列着几部豪车 。
小城还保持着农家古老的早起早睡的习惯 , 天一亮农贸市场就开张了 。 那里蔬菜瓜果 , 鸡鸭鱼肉 , 日用杂货 , 花鸟虫鱼 , 琳琅满目 , 应有尽有 , 绵延近一公里 。 在一个地摊上 , 看到一筐海棠 , 红红的 , 很鲜亮 。 我买了几斤 , 带回北京 。 老伴说 , 味道没变 , 与当年一样 。
【人民日报客户端|夜读|故乡的海棠】
人民日报客户端|夜读|故乡的海棠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