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变“试用期”为“适用期”( 二 )
2.课程设计:确保实现新教师培训的价值和效用
课程设计是体现新教师培训专业内涵和专业水平的核心 , 是实现新教师培训价值和效用的关键 。 课程设计中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反馈 , 要建立在深入研究、精准摸清新教师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之上 。
首先是目标定位要准 。 目标定位是导向 , 是决定培训价值和效用的基础 。 目前 , 多数新教师培训都定位在“规范性”或“适应性”目标上 , 实际上这种定位过于狭窄 , 未能充分对应新教师培训需要解决的问题 。 通常来说 , 新教师存在的问题有三类:技术性问题、交往性问题、人格性问题 。 技术性问题是指专业能力和技能方面 , 关系到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交往性问题是指新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的处理 , 关系着新教师能否融入集体并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人格性问题指新教师的心理状态 , 关系到新教师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否有锲而不舍的工作追求 。 围绕这三方面的问题 , 在新教师培训目标设定上应该围绕“三感”来设计 。 “效能感”:针对教学、班级管理技能提供帮助 , 新教师在新的岗位上最大的初始需求就是要能够找到效能感——感觉到自己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为此 , 要帮助新教师有效掌握教学技巧、掌握区别对待不同程度学生的方法、掌握有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 “归属感”:新教师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 其内心的孤独感是很自然存在的 , 他们渴望被接纳、被肯定 , 渴望成为集体中的一员 , 渴望在专业上与其他的同伴有连接;因此 , 要让新教师找到归属感 , 让他们在遇到新的挑战或挫折时感觉到有人帮助自己 , 这是其克服困难的重要心理支撑 。 “使命感”:通常情况下 , 新教师往往都是满怀激情和理想 , 但是这种激情和理想并不能自动转化为对教育的追求和使命;使命感不仅仅建立在激情和理想的基础上 , 还要建立在坚韧、内心的信念等人格特征基础上 , 所以在入职之初就要培育新教师的使命感 , 激发其内在的价值追求 , 既能激发新教师学习的内在动力 , 又能激发其百折不挠的内在信念 。 在“三感”顺序上 , 尽管使命感是内在动力的源泉 , 但是仍然要放在“效能感”和“归属感”之后 , 从需要层次理论分析 , 效能感和归属感是关系到“存在”和“安全”的基础性需求 , “使命感”是建立存在和安全之上的高级需求 。
其次是培训内容和形式的设定 。 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之后 , 培训的内容、形式便可以在“目标倒推”的逻辑上相应确立 , 如“效能感”的确立更多要靠有关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内容,要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形式;“归属感”的确立要靠团队学习及同伴关系 , 因此要有更多合作学习研讨、深度师徒互动的形式;“使命感”的确立源于对教育价值的认识及对教育的内在感悟 , 因此要有更多对教育理念、教育案例等能够触动内心的体验学习等 。
再次是培训的评价反馈 。 当下的新教师培训评价多数都是以考勤、考核为目标 , 这只是一个约束新教师参加培训的手段 , 没有发挥评价反馈的作用 。 新教师培训中的评价不应成为约束或激励的手段 , 而要更多地作为反馈引导的手段 , 及时把新教师培训过程中活动的评价反馈给参训的新教师 , 及时点拨引导 , 发挥评价的导引作用 。
3.多方协同:优化新教师培训的模式
目前 , 新教师培训的常见模式是“区域中心+聘用学校” , 由区域负责教师发展的机构承担集中学习 , 新教师聘用学校负责教师的师徒结对等校本研修 。 这种模式有两个缺点:第一 , 新教师刚入职 , 往往不敢质疑 , 视野受限;第二 , 培训主体主要是基层一线的学校和专家 , 缺乏对大学理论学习与实践链接转化的点拨指导 。 为此 , 应该进一步优化新教师培训的主体 , 实施“区域中心+聘用学校+基地学校+协同大学”的模式 。 “基地学校”由区域内优质且有教师发展指导经验的学校承担 , 让新教师能够在基地学校和聘用学校之间进行对比性学习 , 双重的体验能够激发新教师的深度思考并且打破思维和视野的局限性;“协同大学”则是指要与师范大学建立协同关系 , 让大学的专家深入新教师的工作场域进行指导 , 启发新教师反思领悟大学所学理论的转化过程 , 建立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自觉链接 。 对于这种协同 , 大学也要积极支持参与 , 当前我国即将实行的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 , 大学要能够关注毕业生未来5年内的工作成就 , 大学参与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 。
4.延长周期:以稳定持续的指导强化效能
通常对新教师的界定是工作时间在0至3年 , 虽然第一年最关键 , 但为了维持新教师培训的成效 , 让新教师培训与后续教师专业提升有机衔接 , 应当进一步延长新教师培训的周期 。 以广东省中山市实施的“中小学新教师入职三年培训计划”为例 , 按照“扶上马+送一程+提速跑”的节奏实施“三段论”式的培训 , “一年适应与调整 , 二年巩固与提高 , 三年反思与发展” , 真正发挥了新教师培训的“第二块基石”的作用 。 新颁布的《指南》也体现了对培训周期的要求 , 明确规定了新教师入职培训应包括的形式和学时 , 并在目标任务中首次明确提出要“经过二至三年递进式培训”的说法 。
推荐阅读
- 培训|大湾区青年创意设计 人才培训计划开班
- 高薪|高薪职业月嫂、育儿嫂排第一 好孕妈妈免费培训重磅开启
- 培训学校|必须曝光泰安的这所乐器培训学校!
- 消息资讯|2021年长春市新航程教育培训学校成考招生院校专业汇总
- 培训|博士生导师招生资格动态调整
- 培训|周杰伦、章子怡、胡歌等群星祝贺张艺兴练习生选拔培训计划启动
- 电子音乐资讯|由XING KONG亲自授课的DJ/制作人培训室正式开始招生
- 制剂|培训通知:特殊固体制剂和特殊注射剂研发中的策略与实践!
- 艺术|盛世高师培训学校2020年招生简章
- 培训|这50家校外培训机构上了“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