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查|抑郁症学生普筛,为主动“拥抱”探路
_原题为 抑郁症学生普筛 , 为主动“拥抱”探路
近日 , “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话题被推上热搜 。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明确了上述内容 , 并提出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 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 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
两方面看待筛查量表
“对于精神疾病 , 越早筛选出来越有利于干预和治疗 。 ”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教授表示 。 而筛查要通过一系列量表来完成 。
心理量表可对精神心理问题予以量化评估 , 是临床上常用的筛查工具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介绍 , 《方案》里提到的抑郁症筛查工具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 , 因简单、易操作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
不过 , 对于抑郁症的筛查量表 , 很多人认为这种测评主观性很强 , 如果被筛查者刻意隐瞒 , 很难得出准确的评估 。
“要从两方面看待这个问题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国民心理健康评估发展中心负责人陈祉妍说 , 一方面 , 抑郁症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心理问题 , 如果当事人不想让外人知道 , 即便父母、夫妻也看不出来 。 另一方面 , 量表的编制具有科学性 。 量表属于“舶来品” , 经过了我国专业人员的翻译、检测和修订 , 以保证测试题目在不同人群中具有普适性 。
“主观性表达势必会存在一些误差 。 比如 , 有些学生对情绪不敏感 , 有些学生对题目不理解 , 这些都会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偏差 。 ”陈祉妍表示 , 即便如此 , 大部分测量工具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
陈祉妍介绍 , 高校在新生入学时 , 都会开展一次包括抑郁症筛查在内的心理健康普查 。 通过问卷调查 , 将一部分得分较高的学生找出来 , 再进行一对一的面谈评估 。 如果发现学生有抑郁倾向 , 会及时给予心理干预 , 或建议其尽快就医 。
陈祉妍表示 , 在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协助下开展筛查 , 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 一方面 , 是因为学生主动求助的意愿较低 , 筛查可以作为一种主动“拥抱”的方式 , 可以让有抑郁倾向的学生尽快得到帮助 。 另一方面 , 相比于其他心理问题 , 抑郁症的知晓率更高 , 筛查也比较快速方便 , 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系统化防治的切入点也较为合理 。
配套措施亟待细化
对于在学生中开展抑郁症筛查 , 社会上有一些疑虑和担忧 。 比如 , 害怕筛查出问题的学生会被“贴标签” , 进而影响学习等 。
“从伦理上讲 , 无论是心理测评还是心理咨询都要遵循保密原则 。 ”陈祉妍告诉采访人员 , 希望以此筛掉“问题”学生是绝对不可行的 。 无论是心理测评机构还是学校 , 都应该有相应的伦理原则 。
陈祉妍介绍 , 对心理测评结果的告知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只提供给学生或家长;另一种在测试之前先告知学生或家长 , 这些结果会给到学校或老师 , 如果不被允许 , 学校或老师就不能获悉心理健康筛查结果 。
筛查结果如何利用 , 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 陆林建议 , 学校应与当地具备资质的精神心理专业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 事先制订预案 , 形成快速、流畅的转介通道 。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伦理与法律系王岳教授说 , 可以仿效办好孕妇学校来替代孕妇抑郁症筛查的做法 , 以家庭走访替代学生抑郁的筛查 。
延伸阅读
为什么抑郁症筛查重点选择高中和大学群体?陆林解释 , 高中生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 , 生活圈子小 , 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还不全面 , 人格相对脆弱 , 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 而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青春期到成年的特殊人生阶段 , 承受着来自就业、经济、学业和人际关系的多重压力 , 抑郁和焦虑等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很高 。
【筛查|抑郁症学生普筛,为主动“拥抱”探路】陈祉妍认为 , 国内外青少年群体中 , 以抑郁症为代表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是随着年龄升高而逐步提高的 。 目前 , 全国高中生或大学生群体 , 抑郁症的发生率缺乏官方数据 , 但一些部分群体的调查可以看出抑郁症的高发趋势 。
推荐阅读
- 大床|高校为高个学生定制2米4大床
- 武汉|沿路迷人风景令学生感叹武汉真漂亮
- 留学生|中国驻加使馆:12名在加留学生聚会致群体感染
- 胡小强|“成就学生就是成长自我”
- 湾区|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实习双选会开幕 提供8万个岗位
- 高个|江苏一高校为高个学生定制2.4米大床,同学们都羡慕
- 学全运|学全运知识 展学生风采
- 湾区|粤港澳三地将联合为大学生提供8万个就业实习机会
- 中国驻加使馆|中国驻加使馆提醒留学生做好防疫
- 车辆|一图读懂!成都尾号限行恢复常态 接送学生车辆如何预约出行不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