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赫兰道|差一点,《我想结束这一切》就达到了《穆赫兰道》的高度( 二 )
本文插图
那些莫名其妙、不合逻辑的古怪情节 , 在叙事进程中 , 一直在阻碍观众理解故事 。 但当结尾谜底揭晓 , 这些诡异的情节 , 却都变成了故事成立的理由 。 一个精神分裂者 , 投射自身的情感、愿望、理想 , 精神分裂出的一个幻想世界 , 必然是一个与他的人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世界 。
本文插图
可以说 , 创作者在一面编织谜题 , 一面给出谜题的线索 。 很多情节 , 第一次观看时只觉得离奇诡异 , 但揭晓真相后 , 这些情节就变成了对于这个世界是幻想/虚构的一种提示 。
几次插入的老年校工杰克生活 , 提示观众 , 这个故事是属于他的故事(回忆或幻想) 。 年龄不断变化的父母 , 是杰克一生的回忆被凝缩在这一次幻想旅程中 。 女主角变化的名字、职业、外貌 , 更提示我们 , 这个人物不过是杰克将他的理想投射为一个虚构人物 。
本文插图
各种奇怪的情节 , 一直在提示观众 , 这个女孩露西就是杰克 。 比如露西把照片上的小杰克指认为童年的自己;露西接通名字是露西的来电后 , 电话中是老年校工的自语;地下室的画作和洗衣机中的衣服 , 种种线索都指向露西就是老年校工这一事实 。
本文插图
在这个孤独悲伤的独角戏中 , 重重障碍不过是重重线索 , 谜面就是谜底 。
因为 , 这个孤独的人只有他自己 , 这些爱情故事、这些甜蜜的对话、尴尬的争吵、都由他虚构 , 是他内心剧场上演的一出独角戏 , 所有主角都是他自己 。
本文插图
心智游戏电影 , 其中一类就是有精神问题的叙述者 , 因智能障碍和精神病 , 通过自己的感觉来描述世界 , 所以人物所讲述的与事实大相径庭 。 这也是本片的核心叙事策略 。
半部佳作——丧失余味的结尾
不同于小说中那个灰暗残酷的自我了断的结局 , 电影《我想结束这一切》的结尾相对明亮温暖 , 是一个想象性的结局 。
本文插图
小说中 , 精神分裂出的主体露西 , 渐渐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 她知道她是被幻想出来的人物 , 她也知道主角(老年杰克)接下来要做什么了——我想结束这一切 。 而结束的唯一方式只有死亡 , 杰克终于用衣架杀死了自己 。 他不用再忍受这个世界的冷漠、不用再那么无所适从了 。
电影则有着一个带有强烈戏剧性、盛大的、隆重的、几乎完美的幻想人生终局 。 主角杰克取得成功、获得认可与爱 。 这在情感逻辑上无比自洽、但在美学上却又极度分裂 。
本文插图
那些在现实中未曾实现的梦想 , 在想象中一一实现——男主角获得了诺贝尔奖 。 那些他一直热爱但没有勇气追逐的兴趣 , 在虚拟的舞台上一一达成——他演唱了他最喜爱的一部音乐剧《俄克拉荷马》中的歌曲 。 那段迷人的双人舞 , 是他过往对爱情的憧憬与失望 。
那些在现实中无视他、嘲笑他、甚至从不看他一眼的人们 , 现在都坐在台下(导演在采访中说台下的演员都是这部电影中的群众演员 , 也就是杰克生活中的所有人) , 全神贯注地关注他 , 一起为他鼓掌 , 包括那个他一面之交永生难忘的姑娘 。
本文插图
这个平凡到透明、内向到孤绝的男人 , 以世俗的眼光看 , 似乎泯然众生 , 没有任何值得被记住的闪光点 , 似乎他的生命未曾活过 。 然而 , 在他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中 , 生命如此丰富 , 那些深刻的书籍、美妙的音乐、迷人的风景 , 时时刻刻都在与他的生命发生无声的共鸣 。
这个改编结尾 , 其表层看似在情感逻辑上无法更加自洽和圆满了 。 然而 , 作为对一部丧到致郁的失败者电影的再平衡 , NetFlix选择这样一种带有表面情感慰藉的假定性结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 即便这种选择最终可能严重损害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 。
本文插图
从影片主题来看 , 这个结尾在形式上是极度割裂的 。 主角平凡、孤独、内向 , 忍受着生活的痛苦却无能为力 , 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一个契诃夫式或卡佛式的失败者 。
但创作者却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是想象中的、明亮的、阿Q式的幻想结尾 , 其表层是对现实的消解与情感抚慰 , 但其内层却是试图用虚构的光鲜华丽 , 来进一步反衬现实的悲苦凄惨 。 然而 , 这个改编结尾很大程度上挤压了观众的想象和参与空间 , 不仅使影片失去了留白的「余味」 , 也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这个人物存在的价值 。
推荐阅读
- 图话行天下|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6日揭晓 那些年的他们 距离摘冠只差一点点
- 万茜 |人设崩塌!易立竞七问连怼万茜,万茜差一点就急眼了
- 明星|53岁王祖贤恋情曝光,曾倾心有家室富商当第三者,差一点身败名裂
- 看着都疼!青岛一名二年级熊孩子,将铅笔扎进女同学脚背!差一点就伤到脚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