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城现状,入骨三分般深刻!

中国县城现状,入骨三分般深刻!
有人说“北上广是中国的幻象 , 县城才是中国的底色” 。 中国的县城是如何运转的 ,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文| 白靖平■来源| 白靖平(ID:hunzaixiancheng)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 , 在我小的时候 , 县城对于我来说那就是耳中听说的地方 , 县城有车、有楼、有电灯、有电视…… , 县城就是我梦想渴望生存的地方 。 因为我出生在农村 , 又自幼在农村长大 , 小时候让我眼花缭乱的地方也就是乡镇的集市了 。在我零星的记忆当中 , 我真正来到县城就是上中学了 , 那时我才12岁 。 我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初到原西县城上学一样 , 内心深处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 因为这是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一个大世界 。我带着好奇的眼光把县城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 在周末时都要转悠几遍 。 当时县城给我的感觉就是大了很多的乡镇集市 , 满大街录像厅、游戏厅、歌舞厅 , 社会治安不好 , 污水横流 , 城市面貌乱糟糟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县城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 街道在新开 , 楼房在新起 , 县城框架在拉大 。 在县城上学时期对县城的认识也就停留在一碗刀削面3块钱的层次了 。 外出求学及工作几年后 , 又回到了县城 , 截止现在已在县城生活了十个年头 。在这十年里 , 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等都在县城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 让人感慨 , 让人深思 。我想 , 作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 , 应该对自己所处地域的人文社情等方面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和判断 , 为的是更好的继往开来 , 为的是实现我们伟大的梦想 。 当然 ,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批判也不是颂扬 , 只是站在我的角度上 , 以个人的眼光从社会氛围、文化习俗、休闲娱乐、消费、县城建设、人才及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交通出行、婚嫁等方面进行了浅薄的分析 , 见笑与人 。中国县城现状,入骨三分般深刻!
一 , 社会氛围方面大城有大城的吃喝拉撒 , 小城有小城的喜怒哀乐 , 乡村有乡村的酸甜苦辣 。 熙熙攘攘 , 纷纷扰扰 , 都终究逃不过名利二字 。 县城卡在中间位置这个地方 , 进 , 可看到城市的繁华热闹和贫困潦倒;退 , 可看到农村的恬静幽美和困苦挣扎 。 生活在县城 , 少了些城市的冰冷 , 多了些乡土的热情 。 芸芸众生 , 众生百态铸就了县城的社会氛围 。县城是一个典型具有精英掌控的社会 。 一个县域社会有几十万人口 , 但是真正有权有势或许只是几百个人 。 这几百人里面有两三百个科级以上干部 , 然后有几十个较有影响力的各行各业的老板 , 再有就是几个有头有脸的江湖人士 。这几百人实际上构成了一个熟人社会网络 , 相互之间即便不熟悉 , 也会通过其他渠道短时内了解各自的底细 。 身处网络中的一个人 , 如果碰到什么事情需要找网络当中的任何一个人 , 想一想办法 , 都会搭上线的 。 可以说 , 县城的一举一动、县城的孰轻孰重、县城的风云变幻都在这群人手里掌握着、捣鼓着 。县城是一个陌生环境下的熟人社会 。 走进县城 , 许多人你不认识 , 但是许多人你又认识 。 如果你在县城生活 , 走在街上 , 会有不同熟悉度的朋友或认识的人给你打招呼 , 面带微笑同时乐此不疲;两个陌生人见面扯东扯西的聊天也能引出一系列亲戚的连带关系 。 你打交道的圈子和人重合几率非常高 , 所以名声和口碑非常重要 , 它几乎代表了你所有的信息 。 而每个人的身后 , 早已贴满了各种被别人定义的标签 。 县城里稍微有头有脸的人 , 就被会大众认知 。县城是一个关系大于规则的社会 。 在县城 , “有关系好办事”的观念根深蒂固 。 路上车追尾了 , 事故双方下车首先打电话找人 , 亲戚朋友叫来一大群 , 好像要打架似的 。 然后各自通过关系找交警 。 以至于我到现在都不清楚只走正常渠道的话 , 究竟能办到什么事 , 维护到什么权益 。县城人讲的是关系 , 靠的是裙带和朋友 。 在县城人看来关系比规则更重要 。 关系到位 , 事情就不会荒废 。 人脉决定成败 , 至于规则、能力、才华、水平等一切都靠后 。 你的能力所体现的不在于收入相差几百块钱 , 而在于你认识多少人 , 有多少各行各业的渠道 , 能为多少事开方便之门 , 在灰色地带又能如何游刃有余 。 大城市的关系问题也许会让你望而却步 , 输的心服口服 。 但小地方的关系问题会让你哭笑不得、咬牙切齿却无能为力 。县城是一个有圈子、有场子的社会 。 在县城 , 有级别 , 就有区别 。 级别通过地位、财富以及权力来显现 。 级别不同的人很难混在一个圈子里 , 但是可以聚在一个场子上把酒言欢 。 不同级别的人组成了不同的圈子 , 朋友也很固定 。 圈子有高低之分 , 但是没有大城市那样泾渭分明 。 在县城 , 圈子很重要 , 你是这个圈子里的人 , 有什么事情圈里人自然会照顾到你 。 有人很难融入圈子 , 有人想从一个圈子进入到另外一个圈子 , 但是难度系数和干部晋升一样 , 很大 。县城的场子也重要 , 特别是酒场 。 请谁吃饭、谁陪吃饭、陪谁吃饭都是一门学问 。 酒场上喝什么酒 , 怎么喝酒都要视参与场子的人员而定 。 一般坐在场子上的人都是给面子的人 , 也基本上是圈里的人 。 县城的许多事情都是在场子上办妥的 。县城是一个有领导感存在的社会 。 在县城 , 官往大当很难 , 但是要找到领导的感觉不难 。 无论你是派出所、税务所、土地所……只要是所长 , 在县城都算是“高干” 。 一官半职在都市是职业 , 在县城就是领导 。 一个有实权部门正科级的局长出行都会有人提包端茶、前呼后拥 , 而且会目不斜视 。 在县城 , 有“职位”的人大都会被滋润的神清气爽、穿着讲究 。 为官的气场十足 , 让普通人望而敬畏 。县城是一个安逸稳定的社会 。 在县城生活 , 慢慢的就会温水煮青蛙 。 当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的时候 , 不知不觉你的理想抱负在脆弱的自制力下分崩离析 。 你想自律 , 你想斗志昂扬 , 那些糖衣炮弹、那些场子和烧酒不断在摧毁你毅力的最后堡垒 。 在县城有想法的人一旦失去了“贞操” , 大多数都最终“嫁给”了县城 。 接受这一切 , 要么幸福 , 要么甘于平庸 。 生活在县城的人普遍把安稳和踏实当作立身之本 , 追求的就是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 可靠而衣食无忧 。县城是一个缺乏包容性的社会 。 在大城市 , 大龄青年怎么样 , 丁克怎么样 , 不买房怎么样 , 不要铁饭碗怎么样 , 穿着怪异又能怎么样……没有人在意你 , 没有人关注你 , 这就是大城市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 可是在县城 , 工作 , 必须得等前辈退位让贤;婚姻 , 必须门当户对;结婚后 , 必须立马生孩子……要随波逐流 , 不能特立独行 。 不按正常模式生活 , 很快会被打入另类 。县城是一个信仰及诚信缺失的社会 。 当前 , 信仰和诚信的严重缺失 , 不仅是在县城 , 而是全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信仰的缺失 , 导致缺乏底线 , 无所畏惧 , 有恃无恐 。 人们只相信权力和金钱 , 只跟着自己的欲望茫然前行 , 愈走愈远 。曾经在县城亲眼遇到过一件事情 , 门面房是父亲的 , 租赁费却儿子在收 。 父亲向儿子索要租赁费引起父子之间激烈争吵以致到谩骂 。 儿子给父亲称“老子” , 甚至要动手打父亲 。 父慈子孝 , 已经一去不复返 , 宛如仇敌 。 我们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的灌输 , 从来不重视行为规范的培育 。 我们从实用主义出发 , 指导自己的行为 。 我们没有真正的信仰 , 没有稳定的秩序 , 没有可以遵从的价值观念 。 我们貌似走出很远 , 可我们依然在原地逡巡 。 我们貌似方向目标明确 , 可我们始终很茫然 , 以至于常常不知所措 。诚信的缺失 , 导致世态炎凉 , 人情冷漠 , 相互猜忌 , 尔虞我诈 。 在县城 , 历来闯红灯、不排队、乱秩序等不文明行为在大多数人们眼里是一种正常现象 。 可是在我看来 , 不守规则就是一种诚信缺乏的表现 。 人们为了获得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 往往不按规则行事 , 甚至违反与破坏规则 。 在县城 , 一场民间借贷危机 , 哀嚎遍野 , 让许多普通人血本无归彻底回到解放前 。过去 , 人与人之间借钱只要有 , 几万几千都不成问题 。 现在 , 几百都是问题 。 民间借贷彻底摧毁了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 , 每个人都活在不信任当中 。 吃的怕有毒 , 穿的怕高仿 , 走路怕车撞 。 当官的怕纪检 , 做生意的怕赔钱 , 打疫苗的怕遇假 , 找对象的怕化妆 , 学生怕考不上好学校 , 农民工怕拿不到工钱…… 。 在这茫茫的人海里 , 人们就像漂泊在海上的一叶孤舟 , 孤独、焦虑和恐惧时时笼罩在心头 。关于县城的社会话题还有很多 。 普通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奏响了这个社会曲 , 人人都是弹奏者 。 谁在编曲谁在听 , 演绎着各自的人生 , 讲述着各自的故事 。 在繁华中落幕 , 在拥挤中独行 。 人生百态 , 冷暖自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