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的“喀秋莎”( 二 )


1951年10月初 , 炮兵21师202团协同配合位于朝鲜战场中线的志愿军47军作战 , “喀秋莎”火箭炮再度登场 。
当时 , 与47军对垒的是号称美军“王牌中的王牌”的美骑兵1师 。该师是机械化师 , 占领我方添木洞、正洞阵地后 , 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躲避炮火 。
202团采用引蛇出洞的策略 , 提前抵达发射阵地守株待兔 。47军先期扫射美军阵地 , 而后吹响冲锋号 , 让美军以为47军发动了步兵进攻 。美军从工事中出来发动反击 。这时 , 严阵以待的202团“喀秋莎”火箭炮实施了齐射 , 炸死美军800余人 。此役 , 47军一举夺回添木洞阵地 。至此 , “喀秋莎”火箭炮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崭露头角 , 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战役中的“喀秋莎”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右上:“喀秋莎”火箭炮后视图;左下:“喀秋莎”火箭炮正面图
好钢用在刀刃上 , 上甘岭战役催生“炮兵之王”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 , 美军第8集团军集中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 , 向上甘岭地区五圣山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动了攻击 。在志愿军阵地上 , 平均每秒钟落炮弹6发 , 终日落弹达30万余发 , 飞机投弹500余枚 。
4时30分 , 美军以7个营的兵力 , 在飞机和火炮、坦克的支援下 , 分6路向我所据两高地发起猛烈进攻 。阵地上空硝烟弥漫 , 日月无光 。上甘岭战役由此打响 。
10月14日至20日 , 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 。7天7夜的鏖战中 , 双方反复争夺地表阵地 , 战斗异常残酷 。
在这种情况下 , 志愿军首长果断决定 , 将21师209团配属给参战的15军 , 归15军军长秦基伟统一指挥 。
10月19日 , 209团接到命令:今晚全团投入上甘岭战斗 。当天下午 , 全团24门“喀秋莎”火箭炮 , 分头从预备阵地出发 , 奔向发射阵地 , 并做好了准备 。整个阵地悄无声息 , 炮群蓄势待发 。
16时30分 , 15军的104门火炮首先发出怒吼 , 炮弹像雨点一样飞向597.9高地 。一阵火力急袭后 , 15军炮火向敌后方延伸 。在地堡里躲避弹雨的美军跌跌撞撞地钻出来 , 准备抗击15军步兵的冲锋 。这时 , 209团突然实施了齐射 。
原来 , 15军炮兵实施的是假火力延伸 , 是为了掩护“喀秋莎”火箭炮进行真正攻击 。瞬间 , 无数拖着红色尾巴的火箭弹 , 带着呼啸声掠空而过 , 就像一道道追逐的闪电 。整个上甘岭上空的云层被映得通红 , 比朝霞还要鲜艳 。
接下来是第二轮齐射 , 飞出的火箭弹连成一片火海 , 全部倾泻到美韩军阵地上 。之后 , 209团迅速撤出阵地 , 从进入阵地到打完转移 , 前后只用了13分钟 。美韩军绝大部分防御工事被摧毁 。
在强大的炮火协同配合下 , 早已于18日晚上运动至特定位置的15军某部 , 兵分两路 , 同时向占领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阵地之敌实施反击 。激战到半夜 , 全部收复了表面阵地 。
此后 , 209团又参加了数十次战斗 , 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仅11月3日再次反击597.9高地时 , 该团两次齐射就歼敌数百人 。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艰苦、最激烈、最残酷的一次战役 。在仅3.7平方千米的狭小地域内 , 志愿军与美韩军共投入了10万兵力 , 反复争夺了43天 , 最后志愿军守住了阵地 , 取得战役的胜利 。
战后 , 毛主席指出:“今秋作战 , 我取得如此胜利 , 除由于官兵勇敢、工事坚固、指挥得当、供应不缺外 , 炮兵的猛烈和射击的准确 , 实为制胜要素 。”对此 , 志愿军总部授予21师209团“百花齐放 , 震破敌胆 , 战士最爱你 , 敌人最怕你”奖旗一面 。
据美国媒体报道 , 上甘岭战役美韩军与志愿军伤亡比例为2.3∶1 , 美韩军的伤亡有70%是由志愿军炮火杀伤造成的 , 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喀秋莎”火箭炮 。至此 , 志愿军将士开始称呼“喀秋莎”火箭炮为“炮兵之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