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狗十三》| 生活,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文章图片
【 爸爸|《狗十三》| 生活,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狗十三》讲的是一个青春成长故事。13岁的少女李玩,因为爸爸再婚,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有着那个年纪的孩子有的敏感和叛逆。
李玩有一只心爱的狗——爱因斯坦,有次爷爷出门买菜,不小心把爱因斯坦给弄丢了。李玩生气伤心,出门找到半夜,后边也还是在家里不依不饶地闹腾。
终于,在一次奶奶帮她找狗差点走丢之后,李玩爸爸终于控制不住,把李玩狠狠地揍了一顿,玻璃碴子割得手直流血。
【1】
电影似乎是对父母的控诉,但我觉得,在处理亲子之间的矛盾时,其实已经温和了许多。
李玩的爸爸会因为害怕伤害到李玩,弟弟出生那么久始终瞒着她;李玩的爸爸会在打了李玩后,会反思,跟她道歉,那般柔情地跟她说几句心里话,乞求女儿的谅解。就这两点,就很少有父母能做到。
我是从小没怎么挨过父母打的,但是,我见过的太多了。小时候天天看邻居打自家孩子,哪曾有过什么反思、道歉的。当然也是我生活在农村,可能家长们观念确实会比较落后一些。、
我所见到的父母打孩子后,一般就两种态度:
第一,打骂孩子早就习惯了,根本意识不到对孩子的伤害。
第二,可能打过之后也会有点后悔,但根本不可能去道歉,拉不下那个脸。
所以,真的,李玩和爸爸的对立关系,已经是十分柔和了。
【2】
电影一开始的李玩,青春叛逆,我行我素。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似乎逐渐被大人世界“同化”,开始接受大人世界的规则。
最明显的是电影结尾的一幕。李玩和爸爸一起参加酒宴,席间,爸爸的领导,夹着一块狗肉给李玩。李玩咽下狗肉,微笑着说:“谢谢叔叔”。
那个镜头,太让人心酸。我在看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回响王小波那一句,
“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
但我并不认为,李玩是被“驯化”了。她只是随着一点点的经历,再不像以前那样,没了那个年龄的孩子普遍的固执。她逐渐开始理解爸爸,与爸爸和解,与这个世界和解。
有句评论说得太好:
“李玩这种鸟是关不住的”
。
是的,李玩知道了,在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她也会去做。但不代表李玩心里就认同了,她只是做了而已。
【3】
我一直觉得,李玩的爸爸,在看到她微笑着说“谢谢叔叔”的时候,也是心酸的吧。
自己的孩子懂事了,但懂事,就是能咽下更多的委屈。
爸爸何尝不知道自己在伤害女儿,就像酒局上让她喝酒。可能第一次确实没有意识到对女儿的伤害,但在爸爸怒斥“谁让你喝酒的”,而李玩反问“你不是也让我喝酒嘛”,爸爸默默走开之后,他一定是知道的,他一定是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伤害的。
所以,爸爸为了不伤害女儿,下次就不让她喝酒了嘛?
不,那太理想化了。
现实生活是,逢到下一次酒局,爸爸依然会说:“李玩,敬叔叔一杯酒”。
爸爸一边对女儿心存愧疚,一边继续伤害着她,这才是最无奈的现实。
这也是我觉得曹保平导演拍的特别好的地方。
爱在继续,愧疚在继续,伤害也在继续。
【4】
再说一个点。
爱因斯坦丢了之后,为了不让李玩继续闹腾,继母找回一只假的爱因斯坦。李玩看过之后,坚定地说这不是我的那只狗,这不是爱因斯坦。
但是家里所有人,继母,爷爷奶奶,包括之前一直站在李玩这边的堂姐,都对李玩说:“这就是爱因斯坦”。
李玩愤怒地说:“我不是非要一只狗”。
那她可劲折腾,要的是什么?要的是家人的尊重与理解,
要的是,家人懂得我所想,懂的我的悲伤,懂得那只狗对我的重要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要的也是,家人以我为中心,关注我的内心。
可惜,生活在现实中的家人,要关注的事情太多了,无法抵达孩子的内心。
这便是大人和孩子之间,永远的矛盾与对立。
而可以想象,当时的李玩,一个人,不被理解的孤独。
这,也是让所有观影的父母自省吧:想想自己小时候经历这种事情的心情,便不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了罢。
推荐阅读
- 细胞|“首个人类胚胎完整模型”!两篇《自然》报道重大进展
- 地球|地球或将再次发生磁极翻转
- 长江|长江断流?你信吗?
- 武汉|《柳叶刀》:武汉人群新冠抗体阳性者占6.9%,其中82%系无症状感染
- 《 苹果燕麦粥》的制作方法
- 中和抗体|王辰团队《柳叶刀》发文,武汉人群研究显示新冠中和抗体至少可以维持9个月
- 【养生厨房】今日菜谱——《草头排骨》
- 种族主义|《纽约时报》煽动对中国的种族主义,美网友群起斥责
- 种族主义|《纽约时报》报道煽动针对中国的种族主义,作者竟然是华人!
- 疫苗|最新《细胞》确认!多种新冠变异病毒,可抵抗疫苗产生的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