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刘邦一向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没有阻止?

要说起来 , 中国历史上开国皇帝诛杀功臣的风气就是从刘邦开始的~但刘邦杀功臣这个事的真实性到底有多少还是个问题 , 据看来 , 刘邦所杀的功臣都有其不得不死的理由 。但我知道必定有人会以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理由来为被杀的功臣辩白 , 如果真是这样 , 那么这个问题根本没有讨论的价值~但要解答刘邦为什么杀韩信的问题 , 还是要立足于现有的史料~
一:看看韩信都做了些什么
韩信|刘邦一向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没有阻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汉二年(前205年)韩信攻下赵国 , 听从广武君建议 , 请求刘邦册立张耳为赵王 , 刘邦答应
汉三年(前204年)韩信听从谋士蒯彻的建议 , 攻占已经被刘邦谋士郦食其说降的齐国 。导致郦食其被烹杀
汉四年(前203年)在楚汉相持最为激烈的时期 , 韩信提出册立自己为假齐王 , 刘邦不得不答应 , 并立他为真齐王
同年 , 项羽派武涉游说韩信反汉联楚 , 三分天下 , 韩信做齐王 , 韩信拒绝 , 没有将此事告知刘邦
之后 , 帐下谋士蒯彻以“功高震主者身危”为借口劝谏韩信自立 , 韩信被说动 , 之后又犹疑不定 , 没有背叛~
汉五年(前202年)刘邦约韩信和彭越会师 , 和项羽进行最后的决战 。韩信、彭越迟迟不动 , 后来 , 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 , 划陈(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 。韩信闻召 , 马上起兵而来 。
汉六年(前201年)韩信藏纳楚国逃亡将军钟离昧 , 刘邦借口巡游云梦泽 , 乘机抓住韩信 , 钟离昧自杀 , 韩信被降为淮阴侯
同年 , 在京的韩信坦然接受樊哙的跪拜 , 感叹自己竟然和周勃、灌婴、樊哙等人同列 , 深以为耻
同年 , 陈豨被任命为巨鹿太守 , 向韩信告辞 , 韩信拉着他的手嘱咐“你管辖的地区 , 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信任宠幸的臣子 。如果有人告发说你反叛 , 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次告发 , 陛下就怀疑了;三次告发 , 陛下必然大怒而亲自率兵前来围剿 。那是我为您在京城做内应 , 这样就可以取得天下了 。”陈豨应诺而去 。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造反 , 刘邦亲征 , 韩信称病在京 , 暗中托人联系陈豨 , 准备在京城起兵响应 , 事情泄露 , 被吕后骗到长乐宫杀死 , 诛三族 。
韩信|刘邦一向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没有阻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根据以上事件 , 可以看出韩信是一个很没自知之明的人 , 不仅没有自知之明 , 更没有任何政治觉悟 , 盲目自信却又优柔寡断 。善于剖析项羽的过失和不足 , 却不知自己的毛病比项羽更加严重 。口无遮拦 , 盲目自大 , 面对君王不仅没有丝毫避嫌的意思 , 反而大言不惭的说自己带兵是“多多益善” , 却不知刘邦本就对自己不放心 , 现在刘邦年事已高 , 而韩信却是正当壮年 , 试问哪个皇帝放心把这样一个始终游离在自己权利中枢意外的军事人才留给自己并不算刚强英明的子孙后代?这种定时炸弹 , 自然是越早铲除越好 , 但很明显的在韩信窝藏逃犯的时候 , 刘邦还是顾念旧情 , 不愿杀韩信的 , 但也已对他很不放心了 , 所以将他留在身边 。谁知道韩信本人却还是不安分 , 擅自结交诸侯 , 意图谋反 , 这不是自己找死是什么?试问 , 假如你是一国之君 , 你能对韩信放心吗?
【韩信|刘邦一向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没有阻止?】二:再看看建国后的张良做了什么
韩信|刘邦一向都会听张良的建议,为何刘邦要杀韩信时张良却没有阻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