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统编语文教材不该“当注不注”,语文老师不能当讲不讲( 二 )


“典出《后汉书?窦融传》 。 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 , 出塞三千余里 , 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 燕然 , 山名 , 即今蒙古国的杭爱山 。 勒功 , 刻石记功 。 ”
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 , 八年级上册的《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 , 以及九年级下册的《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均未对“燕然”再注释 。
不过 , 为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便 , 我个人倒是建议对这样的关键词可以反复注释 。 要不然学生可能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 。 反复注释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 通常一本书的注释 , 还会对之后重复出现的某个重点字词注释参见前面的某某注释 , 何况教材是分册的呢 。
如果对“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作注 , 就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用“燕然”代指前线 , 也有助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 , 为什么前线的说法有很多 , 却偏偏用“燕然”来指代 。 原来王维这个用典别具匠心 , 一下子就把前线将军的英明神武的形象突出出来了 。
【例三】
语文|统编语文教材不该“当注不注”,语文老师不能当讲不讲
文章图片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文诵读部分关于《梁甫行》的注释 。 (教材P72)
就题目“梁甫行” , 教材只是注释了“梁甫 , 泰山下的一座小山” 。 这个题目和诗歌内容是什么关系?“行”又是什么意思 , 都没有注释 。
这个注释的“当注不注” , 很容易让人误解 。
通常以为题目要概括诗作内容 , 或者至少和诗作紧密联系 , 因此 , 会让人误以为这首诗就是曹植在“梁甫”所作 。 另外“行”我们现在通常理解是“走” , 也有“游”之意 。 由此 , “梁甫行”就很可能被误解为是曹植来梁甫一游之后的诗作 。 而教材中关于这首诗的解读 , 又看不出和“梁甫”有什么太大关系 , 这就难免让人心生疑惑 。
林庚、冯沅君主编的《历代诗歌选》 , 关于“梁甫行”这个诗题有这样的注释:

“泰山梁甫行” , 一作梁甫行 。 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名 。 “梁甫” , 泰山附近山名 , 传说泰山和梁甫都是鬼魂归聚之地 。 这诗与原题无关 , 写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 。
原来 , “梁甫行”是乐府旧题 。 “行”是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 。 比如 , 《长歌行》《短歌行》《饮马长城窟行》等 。
事实上 , 教材中的这首诗选自《曹植集校注》 , 这本书的注释引经据典对“梁甫行”这个题目的来龙去脉做了一些梳理之后 , 校注者明确说明这首诗是“曹植采用山东地区民歌的形式 , 描述百姓的艰辛生活 。 ”
类似于“梁甫行”这样容易望文生义的题目 , 在教材中最好还是注释得更明确一些为好 , 不能过于简略 , 丢掉了很多必不可少的信息 , 就容易引发学生的误解 。
【例四】
语文|统编语文教材不该“当注不注”,语文老师不能当讲不讲
文章图片

第六单元第25课 , 《诗词五首》中的《春望》一诗 , 对“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中的“城”作了注释 , 指“长安城 , 当时被叛军占领 。 ”但对“国”字却没有任何注释 。 (教材P139)
事实上 , 这个“国”字很重要 。 一般通常意义上理解是“国”是“国家” , 但是 , “国”还有“国都”之意义 。 “国破山河在”中的“国”正与后一句中的“城春草木深”中的“城”相对 , 指的是国都 , 具体而言 , 就是指长安城 。
在统编九年级上册的《岳阳楼记》中 , “去国怀乡 , 忧谗畏讥”中的“国”也是指“国都” 。 但这里的“国”就作了明确的注释 , 这又是一个前面不注释 , 而后面注释了的情况 。
类似于像“僵卧孤村不自哀 ,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这样的诗句中 , “国”因为就是通常意义理解的国家 , 所以就不必注释 , 而类似于“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中的“国”就有注释的必要 , 因为这里的“国”不是国家之意 , 也不是国都之意 , 而是“地域”的意思 。 “南国”就是南方 。
一词多义是文言学习中的一个重点 , 也是一个难点 。 学生很容易用现代汉语的常见义去套用理解文言诗文中字词 。 有些时候明明理解出现偏差了 , 还不容易发现 。 对这样的一些词语就很有必要作出明确的注释 。
【例五】
语文|统编语文教材不该“当注不注”,语文老师不能当讲不讲
文章图片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文诵读部分关于《赠从弟(其二)》的注释 。 (教材P72)
其中“风声一何劲”的“劲”有必要注释 , 而且应该标注字音 , 这里的“劲”当读为“jìng” , 而不读为jìn 。
“劲jìng”的本义是强有力 , 比如:“疾风知劲草 , 板荡识诚臣 。 ” , 而“松枝一何盛 , 风声一何劲”中的“劲”因为是用来描述风的 , 所以可以理解为“猛烈” , 取相同意意思的还有“风劲角弓鸣 , 将军猎渭城 。 ”(王维《观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