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吐蕃权臣录:灭佛路上的韦氏家族

本文是《吐蕃权臣录:文能兴邦 , 武能叛国的政治常青树--韦氏家族》系列的第4篇 。
前3篇分别是:
吐蕃权臣录:从缔造王朝 , 到定海神针的政治常青树--韦氏家族
吐蕃权臣录:从干掉权臣 , 到成为权臣的政治常青树--韦氏家族
吐蕃权臣录:兴佛之路上的韦氏家族
在看本文之前 , 最好看一下前3篇 , 最起码也要看一下第3篇 。
兴佛与灭佛两篇是在讲吐蕃佛教的发展历程 ,有比较紧密的上下文关系 。
吐蕃|吐蕃权臣录:灭佛路上的韦氏家族
文章图片

桑耶寺

吐蕃权臣录:兴佛之路上的韦氏家族上一篇里我们讲到 , 韦氏的拔·塞囊(益喜旺波)先后两次去天竺 , 迎请寂护、莲花生入藏 。
最终在赤松德赞的支持下 , 修建了吐蕃第一座佛法僧齐备的寺院-桑耶寺 , 并由寂护大师亲自剃度成了第一批吐蕃僧人 。
紧接着 , 赤松德赞又在佛本间的辩论中 , 判定佛教胜出 , 在禁本(教)令颁布后 , 本教逐渐远离了西藏核心地区 。
赤松德赞为了扶持佛教 , 甚至下令"让没有子嗣的王妃和尚论的子侄全都出家学佛" , 吐蕃随即掀起了建寺学佛的浪潮 。
从这些记载上看 , 似乎赤松德赞对佛教的支持不遗余力 , 但就像上帝从不走猫步一样 , 历史的发展也从不是直线 。
英明的领袖都是平衡系大师 , 即便在炽烈的兴佛运动中 , 赤松德赞也在悄悄寻找着平衡点 。
他对名臣恩兰·达扎路恭的处理 , 便是寻找平衡的典型案例 。
达扎路恭是灭佛大臣的代表人物 , 即便禁本令颁布 , 他依旧愤愤道:"建造神殿一事 , 此系佛教之事 , 我不喜欢此事 , 我乃信奉本教 。 "--《贤者喜宴》
对这个"死硬分子" , 赤松德赞将其"抓捕鞭打后 , 流放北部边疆" , 以减轻兴佛的阻力 。
但金子到哪里都发光 , 达扎路恭连续战场获胜 , 以至于贵为赞普之尊 , 也要给予足够尊重 。
782年 , 他被召回拉萨位列吐蕃大相 , 但此时兴佛已大势所趋 , 恩兰家族也出现了僧伽(七试人之一 , 恩兰·解哇乔央) 。
一番君臣妥协后 , 达扎路恭在桑耶寺里督建了与本教有关的黑塔 。
《贤者喜宴》:"(桑耶寺)黑塔以如来佛之遗骨为饰物 , 其形制系独角佛风格 , 此塔乃兰·达扎路恭所建 。 "
《西藏王统记》亦载:"建黑塔 , 依独觉规律 , 由恩姆·达扎路恭为监工所造 。
在吐蕃佛教皇家寺院里 , 修建具有本教意味的黑塔 , 足见赤松德赞对达扎路恭的处罚 , 并非想弄死他 , 而是杀鸡给猴看 。
赞普对达扎路恭的态度 , 也就是对本教势力的态度 , "只要别搞事 , 还有的谈 。 "
吐蕃|吐蕃权臣录:灭佛路上的韦氏家族
文章图片

桑耶寺黑塔
从一些只言片语的记载来看 , 赤松德赞希望的是一种佛本兼有的混合型信仰 , 或者干脆说是一种具有吐蕃本土特点的信仰 。
在据传由拔·塞囊所著的《拔协》里记载 , 塑造桑耶寺佛像时 , "雕塑匠曾问:'塑成印度式还是汉地式?'
寂护认为说:'佛陀生于天竺 , 应塑成印度式 。 '
赞普则说:'我希望让喜欢黑业(指本教)的人们 , 对佛法生起信仰 , 请把佛像塑成吐蕃的式样!'"
另外 , 桑耶寺不光建有黑塔 , 似乎还曾有本教徒在寺中驻锡 。
据记载 , 赤松德赞曾从象雄延请了几位本教大师 , 并让其与佛教徒一同住在桑耶寺 , 只是后来实在处不到一块 , 才被迫作罢 。
我们要特别注意一点 , 不能用绝对的观点去理解历史事件 , 尤其是涉及宗教的部分 , 不能认为本教强势 , 佛教一根汗毛都不剩 , 反之亦然!
平衡性不仅表现在信仰体系上 , 吐蕃的政治结构也因为佛教的崛起 , 而加入了一个变量 , 此前的"尚""论"二元结构中又加入僧 , 成了三角形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