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吐蕃王朝,把传统与本教的神统整合起来,提高新建政权的政治法统!
吐蕃王朝 , 把传统与本教的神统整合起来 , 提高新建政权的政治法统
欢迎来到百家号时往岁载阴 , 吐蕃王朝 , 把传统与本教的神统整合起来 , 提高新建政权的政治法统 。 小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即:在中古内亚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族群 , 政体形式不尽相同 , 其合法性层次也不同 , 但在政权易手之际 , 很多都伴随有政治文化变革--主要表现为利用新宗教的传入进行改宗 , 从而突破既有的政治文化传统 , 进行新的族群凝聚和实现新的国家认同 。
文章图片
而所谓新宗教 , 据我研究主要就是源自古代波斯文化的拜火教、摩尼教或与之有关的信仰因素 。 我已经研究过存在这种现象的族群有突厥、吐蕃、回纥、契丹、蒙古 。 然而 , 顺着这一思路追索下去 , 我发现中古东亚还有一些族群的历史也存在类似现象的痕迹 。 信仰改宗与族群凝聚:历史上突厥、吐蕃、回纥、契丹和蒙古的族群凝聚、崛兴与其信仰改宗或宗教演变的关系 , 发现了这样一些情况:突厥与拜火教 , 近代学者研究 , 汉文"突厥"是突厥语Turk的复数 Turkut的对音 , 单数Turk则音译为汉文"铁勒" 。 显然 , 突厥和铁勒原本并无二致 , 铁勒是古代操突厥语人群的一种泛称 。
那么 , 由专名突厥所代表的族群是怎样从一般的铁勒人中区别出来的呢?换言之 , 突厥凭什么能从铁勒人中兴起成为北方草原的统治人群呢?我认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改宗了新的宗教即拜火教 , 从而突破了旧的社会传统 , 获得了族群凝聚的新的精神力量 。 关于这一点 , 在史料记载有关突厥起源的各种传说中都有反映 。 近年我们在蒙古国和硕柴达木文物陈列室发现出土于阙特勤墓地的雕有类似近年国内虞弘墓等出土葬具上那种鸟身祭司的石板 , 其形象据研究即拜火教神祇轧荦山的化身之一 , 亦即古代突厥斗战神 , 这就印证了文献史料有关古代突厥人信仰拜火教并因之勃兴的记载传统的观点认为 , 拜火教不译经典 , 因而很少在伊朗语族群外流行 。
文章图片
现在看来 , 既然突厥人能与粟特人至少在精英层面形成种族文化混融 , 早期突厥碑铭都使用粟特语 , 而后来的突厥文也是利用粟特文字造的 , 拜火教在突厥人中间传播甚至为其操持都是可能的 。 其实 , 《安禄山事迹》就说他是"营州杂种胡" , "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 , 无子 , 祷轧荦山 , 神应而生焉";安禄山自己也承认:"我父是胡 , 母是突厥女" 。 所谓"杂种胡" , 权威的意见认为在唐代专指昭武九姓即粟特商胡 。 突厥巫而祷伊朗神明为拜火教祭司无疑 。 阙特勤是复兴东突厥汗国(682-745)的可汗骨咄禄的儿子 , 既然其墓地(瘗骨石室)出土了有鸟身祭司的葬具 , 他也应该是政教大首领 , 很可能就是当时东突厥汗国的拜火教大祭司 。
文章图片
除了有鸟身祭司的墓石之外 , 阙特勤死后"仍立庙像 , 四垣图战阵状" , 情形看来和国内发现虞弘、安伽、史君等移民首领之拜火教葬具都有装饰图案差不多 。 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文献史料的记载 , 如《隋书·康国传》:"婚姻丧制 , 与突厥同 , 而康国即中亚粟特地区的撒马尔罕 , 和安等都属于所谓昭武九姓 。 现在看来 , 年轻的阙特勤能够纠合旧部 , 起兵消灭政敌 , 从而拥立兄长为可汗 , 并不仅仅因为"骁武善战" , 很可能还凭借着其宗教地位和影响 。 漠北出土的阙特勤头像(颇疑即其祠庙所立之像)戴全鸟鹖冠 , 这或许显其特勤身份为一类武官 。 但是 , 中国传统鹖冠本为双鹖尾 , 唐代饰以鹖鸟全形 , 当是受萨珊王冠影响 , 而所谓鹖鸟 , 就是拜火教中斗战神化身鸟的原型 。
推荐阅读
- 高句丽|历史上开国就是盛世的王朝,外战没有失败,却被后人选择性遗忘
- 良玉|他是最有希望解救大明王朝危局的名将,为何却见死不救!
- 太甲|曾被放逐的商朝太甲,在伊尹的辅佐下,成为一代明君
- 刘秀|历史上唯一一个,覆灭二十年后再次复兴的王朝,繁荣昌盛近200年!
- 西辽|我国历史上消失的俩王朝, 一个打到欧洲无人敌, 一个最代表中国!
- 李自成|如果吴三桂不降清,明王朝的结局会怎样
- 司马|一个存在37年的王朝,共有4个皇帝,亡国后皇族直接被斩尽杀绝
- 吕氏|成就汉武帝大业的千古奇谋 却也让西汉王朝走向了灭亡!
- 朱元璋|终结乱世建立新王朝,曹操朱元璋不敢轻易称帝,为何李渊敢?
- 吐蕃|除了玄奘,还有位和尚对中国贡献很大,带来了百万平方公里的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