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十二年八千里路的教育牵手
_原题为 三十二年八千里路的教育牵手
9月7日 , 云南宁蒗县委宣传部长李联鸿在南京惊喜地见到了29年未见的英语老师王俊 。 这是江苏省委宣传部举行的一场特殊发布会 , 授予海安市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江苏“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
获奖的海安教师们32年来薪火相传 , 远赴8000里之外的高寒山区云南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力支教 , 迄今已派出第10批支教队286人次 。
地处滇西北高原的宁蒗县 , 俗称“小凉山” , 是一个从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直过区” 。
除了位于高寒冷凉山区、区位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外 , 宁蒗的穷更在于教育的穷:1951年才有第一所小学 , 1957年才有第一所初中 , 1972年才建第一所高中 。 宁蒗历年中考平均分与其他县相差100分 , 高考时即使有30分的民族加分 , 也出不了一个大学生 。
30余年来 , 在宁蒗县的艰辛努力和海安老师的接力奋斗下 , 宁蒗从一个教育弱县成为丽江乃至云南省的教育强县 , 跨入全国民族教育先进县行列 。 1万多名大、中专生学成返乡 , 成为“小凉山”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
“起得最早 , 睡得最晚”
32年前的1988年 , 当时的宁蒗县委、县政府作出了一项决定:宁蒗以优惠价格为江苏海安提供紧缺木材 , 海安派出骨干教师到宁蒗支教 。 这个“木材换人才”的决策 , 不仅改变了宁蒗一大批孩子的命运 , 也开启了东西部教育协作的先河 。
当年8月25日 , 33名海安教师拖家带口近百人 , 经过4天3夜的舟车劳顿 , 一路向西南 , 风尘仆仆、疲惫不堪地来到了以宁蒗、海安两县县名第一个字命名的“宁海中学” 。
【教育|三十二年八千里路的教育牵手】就在第二天 , 泥石流冲进学校的木板房 , 老师们的行李还没有打开 , 便泡在了泥石流里 。
当时 , 学校不通自来水 , 老师们要到几百米以外的山上把水挑回学校 , 再用明矾净化水;因为海拔高 , 带来的电饭锅煮不熟食物;学校还常常跳闸断电 。
更让老师们担心的是 , 开学的摸底考试 , 初一新生的基础还达不到海安四年级小学生的水平 , 不少学生连四则混合运算都不会 。 学生们自由散漫 , 不适应海安老师的严格管理 。
年轻的老师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 不断更新教育方法 , 说话慢一点、板书多一点、讲课难度低一点、备考功夫多一点 。 他们每天早上6点20分就在教室门口等着学生 , 晚上9点等学生下了晚自习后 , 才回宿舍改作业、备课 , 常常一两点才能睡觉 。
李联鸿是宁海中学的第一批学生 。 他记得 , 教英语的王俊老师伤了三根肋骨 , 却没有休息过一天 , 打着绷带忍痛给学生们讲课 。 他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惊叹:上课从不带课本 , 但哪一个单词、哪一段话在第几页第几行 , 他能准确无误地说出来 。
海安老师渐渐改变了学生们的时间观念、生活作息以及对教育和世界的认知 。
1989年7月 , 宁海中学学生第一次参加中考便一鸣惊人:人均考分、升学率在宁蒗排名第一 , 在丽江名列前茅 , 全县语文、数学、政治的最高分都出自宁海中学 。
1990年后 , 木材供应不再紧张 , 宁蒗也为保持水土而禁伐森林 , “木材换人才”的约定成为历史 。 但宁蒗与海安的教育合作依然在延续 。 从初中教育到高中教育、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 , “宁海模式”不断升级 。
32年来 , 10轮、286人次的海安教师为宁蒗累计培养了两万余名初、高中毕业生 , 宁蒗县民族中学的高考升学率名列丽江市第一 。 其中有9名丽江市高考状元和6名丽江市中考状元 , 近5年来 , 先后有10名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
全县都知道的“海安舅舅”
2019年夏天来宁蒗旅游的陶长江 , 因为一位摩梭导游而改变了人生 。 “她不像其他导游那样推销土特产 , 而是一直跟我们说 , 宁蒗的教育需要发达地区的支持 。 ”当听说陶长江来自海安 , 这位导游竟然像见到亲人一样 。
回去后不久 , 得知海安招募支教老师 , 55岁的陶长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 成为第十批支教老师领队 , 担任宁海民族中学副校长 。 他不仅教“海安班” , 也教普通班 , 工作量是过去的两倍 。
在宁蒗家庭里 , 舅舅和父亲一样享有最高的尊重 , 32年来 , 宁蒗人都把海安支教老师叫做“海安舅舅” 。 “海安舅舅”在宁蒗家喻户晓 , 陶长江发现 , 海安老师买的菜都比别人便宜 , “买土特产 , 老板也一定是给最低的价格” 。
“海安老师在宁蒗人心里如金子一样 。 ”李联鸿说 , 为了宁蒗的教育 , 他们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心酸 。
第一批支教老师、教导主任景宝明“口才极好、没有私心” 。 来宁蒗支教的第三年 , 与他同来的妻子丁林秀查出了食道癌晚期 , 他们打算回江苏老家治病 , 出发的那天早晨 , 全校师生和闻讯赶来的群众 , 在山路两边夹道送行 。 回家后 , 他们不仅收到了100多封慰问信 , 还有师生们的募捐款1200多元 , 里面大多是五毛、一元的纸币 。 安顿好妻子之后 , 他将出生才3个月的女儿交给母亲抚养 , 又返回宁蒗 。 然而这一别 , 却成了他和妻子的永别 。 时隔多年 , 只要提到妻子 , 景宝明都忍不住落泪 。
推荐阅读
- 教育优先|教育优先发展的坚实基础
- 教育部|幼儿园“小学化”需治理矫正
- 急救|急救教育不能光讲知识 还要培养现场应对能力
- 陕西|倾力打造“陕西教育新高地”
- 深圳市委|深圳市委书记:未来五年教育投入四五千亿 新增74万个学位
- 警示|区科技局赴铜梁开展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 磊磊趣闻|赵薇当面说女演员矫情,三人重演《三十而已》,娄艺潇被尔冬升批
- 崇明|如何培养“小生态人”?揭开崇明推进生态教育的“学校密码”
- 青年|江疏影发文感谢关晓彤,关晓彤配音《三十而已》,两部剧再次串剧
- 麦克法兰|教育的对白——朱永新对话麦克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