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微科技2016|从中国速度看BIM技术为工程建设行业注入新动能( 二 )


万微科技2016|从中国速度看BIM技术为工程建设行业注入新动能
文章图片
雷神山医院设计图(供图:中南院)
从雷神山医院建设项目立项伊始 , 中南院BIM设计院就在探讨如何使用BIM技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价值 。 雷神山医院的施工图采用了AutoCAD软件进行设计 , 同步使用了Revit平台搭建BIM模型 , 帮助中南院设计师更好地向项目各参与方展示设计意图 , 验证和指导施工单位进行装配和施工 。
该模型主要用于梳理集装箱式隔离病房的装配关系 , 保证各隔离病房结构搭接、管线连接的准确性 , 并用于指导施工阶段的安装过程 。 同时 , 为尽量减少病房区内的交叉感染 , 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 , 设计团队还将BIM模型导入分析软件中进行气流和污染源的分析 , 并以此作为优化设计的依据 。
从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工程建设可以看到 , BIM技术确保了中国速度 。 BIM的协同管理功能提高了设计和施工的协同效率 , 确保了如期完成任务;BIM的仿真模拟和方案比选功能安排好了各单元的场地布置 , 协调好了分散的工作面 , 统筹好了各项繁杂工序 , 尤其是在结合医院建设的特点上 , 进行了采光、通风、噪音、管线布置等优化 , 确保了工程质量 , 做好了绿色施工;BIM的参数化设计功能 , 可视化交底充分发挥了BIM+装配式建筑的速度优势 , 数字化设计、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智能化运维 , BIM技术贯穿了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建设的全过程 。
同时 , 随着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新的客户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 , 依托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服务端技术实现了真正的协同 , 满足了工程现场数据和信息的实时采集、高效分析、及时发布和随时获取 , 进而形成了“云加端”的应用模式 。 这种基于网络的多方协同应用方式与BIM技术集成应用 , 形成优势互补 , 为实现工地现场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实时协同与共享 , 以及对现场管理过程的实时监控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
目前 , 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均已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并关闭 。 但其采用数字化平台展开协同合作以快速搭建应急医院的方式 , 则在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 数字化技术正在为中国速度提速 。
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时不我待
疫情危机下 , 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 。 近日 , 欧特克宣布了IDC信息简报《数字化转型:中国互联建造的未来》 , 报告显示 , 大部分数字化转型成熟的建筑企业与他们使用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工作流程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基于BIM的工作流程的员工数和项目比例越高 ,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或者阶段就越高 。
同时 , 这些企业借助数字化建筑解决方案还实现了大量工作流程的自动化 ,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基于BIM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给工程建设行业带来诸多优势 , 比如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减少浪费 , 提高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度 , 提高项目整体管理水平和最终效益 , 提升工程进度管控和项目调度能力 。
IDC的调查数据表示 , 得益于“十三五”规划的大力推动 , 目前已有近一半(47%)的中国建筑企业投资了基于BIM的工作流程 , 进一步增加了BIM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 。 还有占总数25%的企业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对基于BIM的工作流程进行投资 。 此外 , 近四成(38%)的中国建筑企业拥有BIM专家或虚拟设计与施工部门 , 近三分之一(29%)的企业已经有具备BIM能力的员工 , 这两项指标都要高于亚太地区的平均水平 。
但尽管如此 , 目前 , 绝大部分的中国建筑业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投资少于年营业额的5% , 而其中 , 有61%的企业对技术的投资仅仅是年营业额的1-3% 。 因此 , 中国现在还没有建筑企业达到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优化创新阶段 , 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仅处于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第一阶段:单点实验阶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