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育秧|丰收节里探农机 大田种粮神器多(深度观察)( 四 )


更让赵凯觉得神奇的是,一辆辆农机都接入“网”,网上约车成了新时尚 。“手机接订单,跨区也不会跑空 。”赵凯说 。车上装有智能屏幕,可实时显示位置、亩数、价格,“就跟出租车计费一样 。”
“依靠北斗导航系统,每台农机的特性、位置、作业时长等信息汇总到智联云服务平台上,一个个点组成了一张分布图 。”雷沃服务中心主任石海波介绍,“后台可以根据各地需求向农机手直接派单,还能为农机手提供卫生防疫、天气预报、维修配件、用油供应、交通状况等信息服务 。”
赵凯当“麦客”已经8年多了,吃饭的家伙不断升级 。他细数,拖拉机从90马力升级到220马力,拖着一吨多重的铁犁整地,干“重活”一点也不费劲 。农机配上导航系统、智能终端,大块头有大智慧 。目前赵凯车队有3台大型拖拉机、2台收割机,可以提供耕种收全程作业 。
“这几天日程排得满满的 。”赵凯说,农机越来越受欢迎 。“今年尤其忙,我跑了河南、山东、安徽,一天就能收160多亩,算下来光小麦就收了10万多斤,咱也算为大家的‘饭碗’做贡献了 。”
【小档案】
北斗农业导航系统由卫星接收机、车载计算机等组成,可运用在拖拉机、植保无人机、收割机等机械上,实现无人驾驶和精量作业,能有效提高产量5%,农机油耗节约10% 。
(见图③)
【耕种收一体化】
收割打捆播种实现“一条龙”
本报采访人员  王  沛
雨后放晴,山东昌乐县朱刘街道西尖庄村种粮大户张建勋的地里,立秋后播种的萝卜已破土,壮实的玉米秆迎风挺立 。广阔的农田难觅人影,七八台大型拖拉机和机械设备整装待发 。
“2000亩的农田,日常管理全靠我们夫妻俩和2个工人,只有农忙时才会临时雇人 。”坐在办公室里,52岁的张建勋不慌不忙 。2015年,他开始投身规模农业,由最初的900多亩陆续扩到了2000亩 。这个季节,地里种着1300亩玉米、600亩萝卜和100亩蔬菜,等这些作物收获后,再轮作小麦 。
“能种这么多地,多亏有这些机械设备 。”旋耕机、专业播种机、联合收割机……一套套现代化农机装备,就是张建勋一年年扩大农业生产的底气 。2018年,张建勋购买了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一次播种8垄,宽幅3米,能带800斤化肥、600斤种子,可走多个来回……一天最多能播350亩,比起原来一次播6垄的机器又先进了不少呢 。”
眼下,1300亩玉米丰收在望,张建勋的玉米联合收割机、旋耕机已整修好 。上半年收获小麦的时候,前面是秸秆一体化收割机,“专注”收割小麦、打秸秆,后面的玉米免耕播种机紧跟其上,环环相扣,一点时间都没浪费 。
“过去哪想得到种地也能这么便利!机收、秸秆还田、播种,看上去是三个环节,如果分开干,不光费柴油,对土壤也造成破坏,翻耕多了,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张建勋说,一体化收种管理模式,不仅节本增效,更有利于养护耕地 。
平时,张建勋穿着整洁的衬衣,很少需要到地里忙活,从原来的传统庄户“老把式”变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甩手掌柜” 。职业形象的转变,得益于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应用 。张建勋说:“踏踏实实,紧跟政策走,用好农业科技,种粮前景敞亮着呢!”
【小档案】
新型联合收割机、秸秆打捆机、免耕播种机等机械作业的普及,让小麦收割、秸秆打捆、下茬播种“一条龙”作业变为现实,从“开镰”变成“开机”,大大提高了收种衔接效率 。
(见图⑤)
版式设计:蔡华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