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这些拿下高额奖金的科研成果 与你我生活都有关
本报采访人员 张佳星
一年一度的科学突破奖准时在9月公布 , 这次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的4位科学家 , 每位获得的奖金高达300万美元 , 以奖励他们在无创DNA产前检测、蛋白质从头合成、探寻帕金森病源头等领域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
9月11日 , 2021年科学突破奖公布 , 这项2012年发起的科学奖项奖金优渥 , 是目前全球奖金金额最高的科学奖之一 。
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奖的4名科学家中 ,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卢煜明因发现孕妇的血浆内存有高浓度的胎儿DNA , 并与其团队研发了唐氏综合征的无创检验方法而获奖 。
突破 , 顾名思义是为某一些领域甚至整个人类的生活带来突破性变化 。 2015年 , 中国科学家王贻芳领导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获得该奖项的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
那么 , 今年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项的研究项目有哪些不俗之处呢?
诞生于丢弃血浆的突破 无创DNA产前检测惠及千家万户
早在2005年 , 卢煜明凭借《母亲血浆中胎儿核酸的探索与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彼时的基因检测还不为人们熟知 , 产前诊断也大多采用羊膜腔穿刺术、绒毛取样、胎血取样及胎儿皮肤、肝脏活检等手段获取相应标本 , 更多的孕妇并不进行产前诊断 。
到了2016年 , 有权威咨询公司预估 , 仅中国而言 , 如果高龄产妇的产前基因测序率达到90%、非高龄产妇的检测率20% , 那么整个产前基因测序市场将达到117亿元的规模 。
时至今日 , 产前基因测序与诊断仍被认为是基因测序领域中最成熟的应用分支 。
这一产业从无到有、因安全有效而惠及千家万户 , 卢煜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创DNA产前检测的奠基人 。 1997年,他在《柳叶刀》发表无创DNA产前检测的相关论文 , 截至目前已经被引用几千次 。
论文发表之前 , 人类对于DNA、蛋白质的操控手段还处于刀耕火种阶段 , 没有高自动化的设备和装置 , 更别提单细胞测序这种需要高数据处理能力的现代化系统 。
我们用快速煮沸法从血浆和血清中提取DNA 。 对43例孕妇血浆、血清和有核血细胞的DNA进行了灵敏的Y-PCR检测 。 卢煜明在论文中说 , 胎儿源性Y序列在30份母体血浆样本中有24份(80%)被检测到 , 30份来自男性胎儿的母体血清样本中有21份(70%)被检测到 。
卢煜明团队所作的研究 , 现在看来实在是再简单不过了:DNA提取 , PCR检测 , 判断阳性、阴性 。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 , 这套系统已经升级成高度自动化 , 完全无需人工操作 。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 在许多产前检查的DNA提取方案中 , 血浆是常规丢弃的物质 。 卢煜明在论文中提到 , 这可能是以前科学家没有研究过母体血浆中存在胎儿DNA的原因之一 。
当时 , 人们把注意力放在了血液中的有核血细胞上 , 忽略了更有价值的血浆和血清 , 而恰恰是不从众的创新 , 让卢煜明有了突破性的发现 。
在获得2016年度未来科学大奖后 , 卢煜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 自己现在40%的时间是做产前基因诊断研究 , 40%的时间是做癌症基因诊断研究 , 20%是做其他的疾病研究 。 他认为 , 理论上讲 , 癌症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法进行早期诊断 , 例如鼻咽癌患者如果进行早期筛查死亡率可能会减半 。 此外 , 血浆DNA还可以用来判断哪一种疗法对癌症患者最有用 。
一个有价值的突破将带来不同行业的突破 , DNA检测已经从产前筛查扩大到癌症的筛查和诊疗;一个有价值的突破也能引来产业、资本的汇聚 , 全球范围内关于外周血DNA研究的汇聚 , 将带来对数据的深度综合和分析 , 而这些将共同凝结为人类对于生命的认知和智慧 。
设计出软件罗塞塔 计算结构专家让你在家DIY蛋白质
DNA的从头合成(DNA的DIY) , 是因为人们摸清了天然DNA的规律 , 例如合成时需要遵循分子双螺旋、互补配对、甲基化修饰等法则 。
生命的多样性 , 决定于蛋白质多样性 。 尽管DNA也会有高级结构的螺旋折叠 , 但蛋白质的折叠和架构更加复杂 。
相比于DNA的基本单元是4种碱基 , 蛋白质的基本单元则是20种氨基酸 , 排列组合的可能性更是指数倍增加 。
很显然 , DIY蛋白质是个让人脑壳疼的事 。 但是计算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大卫·贝克决定让软件完成这件事 。
要重塑一头牛 , 首先要像庖丁一样会解牛 。 大卫·贝克研究团队在观察了数千种蛋白质的骨架结构之后 , 总结出天然蛋白质存在的直观规则 。
例如 , 他们发现蛋白质形成螺旋等典型的二级结构 , 但这些结构(可以理解为块)的折叠方式是由和它们连接的链决定的 。
通俗来讲 , 大卫·贝克发现块和链是蛋白质合成的关键单元 , 链的长短决定了块的方向 。 团队还总结出不同的块 , 这些如同乐高积木中小方块马蹄形块等作为基本单元块 , 根据链的长短控制合成出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
他们把拼接规律编写为程序 , 形成了软件罗塞塔 。 软件好不好用?志愿者在家用电脑对其进行了检测 。 据统计 , 大卫·贝克发起的折叠它游戏招募了超过25万名公民科学家 , 帮助他们测试最佳的蛋白质结构 。 研究团队把根据结构规则海选得到的蛋白合成出来 , 并送到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检测 。 检测结果显示:通过核磁共振(NMR)成像拍照出来的蛋白质结构与预测的结构高度吻合 。
推荐阅读
- 服务业|人才供给、总体素质……新职业发展还面临这些问题
- 厦门玩乐|这些学校是好学校, 就是校名取得有些“飘”了
- 厦门玩乐|六年级数学培优:分数应用题综合运用,或许你与高分就差这些方法
- 家装百科|圈重点!研究生考试正式报名开始,这些注意事项请一定要看
- 停工令|新一轮“停工令”来了,持续到明年?这些行业或将丢掉饭碗
- 这些次世代品牌,为什么可以掏空你的钱包
- 通报来了!这些“世界之最”必须整改
- 潍柴动力|国常会发布新能源汽车行业重磅利好!提到了这些细分领域丨火线解读
- 旅游那点事|这些“接娃放学”的方式,幼儿园的老师通常会不喜欢,愿你没做过
- 笑声快车|年底, 这些“金饭碗”将大量招人, 待遇比公务员好, 更适合应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