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新制造“一号工程”是怎样炼成的?( 四 )


问题果然接踵而至 , 软件到工人手中 , 被吐槽各种不好用 , 而且反馈回来的bug让人猝不及防——衣架卡住了 , 吊挂转太快了 , 平板不会用……
工程师们还设计出带芯片的衣架 , 能从布料到成衣全链路跟踪 , 因而需要衣服和架子严格对应 。但工人过去的习惯是 , 先扯下一堆 , 操作完后再挂上去 , 这下全乱套了 。
一线和研发的“开撕”越来越频繁 。“矛盾一下子爆发了 。产品同学来吐槽 , 说需求太low了 , 我们可是要做世界级产品 。”HRG宋艳说 , “工厂的同学也吐槽 , 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 这东西有什么用 。”
在犀牛 , 一段经典对话现在还时常被拿来调侃 。开发:“你这需求的价值是什么?”工人:“现在生产的问题就是这个 , 我哪知道什么价值啊?”有时候谈不拢 , 双方摔门而去 。
李燕曾见过一个女产品经理被“虐哭” 。熬夜两三个月开发的产品 , 被各种吐槽 。工人们干脆不用了 , 回到老厂子的方法 , 交流全靠吼 。
“当时真有点鸡飞狗跳了 。”宋艳说 , “后来冷静想想 , 深层原因是大家的语言体系不一样 , 鸡和鸭讲 。”
阿里巴巴|阿里新制造“一号工程”是怎样炼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产品被一线工人吐槽 , 工程师们跑到车间里写代码 。
除了每个季度的进度复盘 , 张勇还去过几次犀牛智造 。厂区面积有几万平米 , 新制造团队设计了参观线路 , 包括一道可以从高处看到全貌的连廊 。伍学刚回忆 , 张勇进厂之后说“我不上去了” , 径自穿进了生产线里面 , 吊挂逻辑是什么 , 怎么平衡 , 订单怎么派 , “盯着问” 。“概念、大的这种题材 , 他从来不听 , 他就是问特别具体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被问得卡住了 , 想一个礼拜 , 再来一次 。”
产品经理许小辉记得 , 2018年双11后 , 张勇来到犀牛制造 , 看了全链路系统 。“他鼓励我们说 , 工厂这块是很深的垂直领域 , 行业沉淀了几百年几十年 , 有一些信息化的断点 , 但核心链路已经搭建出来了 。”
团队对战略路径仍偶有分歧 , 他对这个秘而不宣的团队里的年轻人说 , 路径的轻和重 , 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 关键是看有没有用创新的手段 , 创造出真正的客户价值 。
在多个场合 , 他还告诫这些制造业的“闯入者”——“对行业要有敬畏之心 。”
师傅
张勇的话像一记响指 , 让伍学刚不那么纠结了 , 对一场马拉松来说 , 耐力比速度更重要 。“最关键的是战略定力 , 把客户价值做厚做透 , 不能摇摆和回头 。你走到一半 , 就换一条路 , 或者走了一半就往回走 , 再好的战略都是失败的战略 。”
他也看清楚 , 此前部门间的磨合危机 , 归根结底是语言体系、思维模式和技能经验的矛盾 。一个没缝过纽扣的产品经理和一个没看过代码的车间主任 , 都干不好新制造 。“必须将他们揉碎了重塑 , 纵使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
犀牛团队先做了一次组织架构升级 , CTO高翔兼管生产 。这意味着 , 从技术团队敲的每一行代码 , 到牛仔裤的线头 , 都是他的事 。用意很明显 , 只有从菜农到厨师都当一遍 , 才懂得该改进土壤还是灶头 。调整后 , 高翔一年多没修过年假 , 周六日都泡在厂里 。
有个技术大牛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 , 来了之后 , 高翔先安排他去生产线当班组长 。“应该是全世界最贵的班组长了 。”高说 。博士很痛苦 , 不仅要攻克针线活儿 , 还要处理制度和人情 。最后 , 他硬是啃下了一整条生产线 。
与之对应 , 制造业人才落地 , 也要到产技那脱层皮 。这些服装业的头面人物 , 每天在代码前接受暴击 。他们3个月内不准去一线工厂 , 直至交出毕业创作 , 先学会定义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 提出产品化的解决方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