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阿里新制造“一号工程”是怎样炼成的?( 二 )


很明显 , 服装最合适 。这是一个3万亿规模的市场 , 也是淘宝和天猫最大的垂直销售类目 。行业痛点一直没找出普适性的解决方案:由于供应链能力薄弱 , 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 , 库存问题压死人 。阿里在云计算、人工智能、IoT等领域有技术积累 , 且对商业场景非常友好 , 几个条件一碰 , 就是它了 。
立项后 , 阿里新制造启航了 。开始只有伍学刚一个“光杆司令” , 他到处找人 , 一个一个去谈 , 想着阿里这么多技术大牛 , 总能“忽悠”到几个吧 。结果 , 聊得挺开心 , 最后都不来 , 要不看不懂 , 要不觉得变数太大 。
伍学刚没办法 , 又跑去找张勇 , 希望集团出面调人调资源 。HRG宋艳回忆 , 张勇说 , 虽然我是CEO , 但我也不能都给你们指派 , 找人的事 , 还是要靠你们来 。
伍学刚也困惑过 , 既然项目这么重要 , 拨点人过来不是很应该?后来 , 他自己琢磨明白了 , 和成熟的业务都不同 , 这是个全新的事 , 也是一个“延迟满足”的事业 , “相信”比“会做”更重要 。
“老逍一开始就跟我说 , 你要找同路人 , 找相信这个事情的人 。你和他谈 , 如果那个人眼睛冒光了发亮了 , 这个人就是你的同路人 。”伍学刚说 。
阿里巴巴|阿里新制造“一号工程”是怎样炼成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建厂初期 , 环境简陋 , 开发人员随地坐下就讨论工作 。
李燕就是这类“眼睛冒光”的人 。她来自泉州一家大服装品牌 , 17岁出来打工 , 一路从车工、组长、车间主任做到部门经理 。2018年6月 , 她随昔日上司胡志军来杭州 , 后者到犀牛智造任厂长 。
李燕好强上进 , 还作为女工代表上过央视 。她听说可以来阿里 , 觉得人生要上个大台阶了 。兴高采烈跑到杭州后 , 才发现哪是什么大公司 , 在郊区不说 , 车间还只是租来的仓库 , 空调是坏的 , 厕所门也破了 , 剪刀、扫把都要自己凑钱买 , 宿舍睡的是高低床 , 人躺下能吱吱呀呀响一宿 。
一天 , 空调又坏了 , 两扇玻璃窗过热爆了 , 洒了一屋玻璃渣 。她们又把叠好的成衣一件一件抖干净 。3个月下来 , 李燕瘦了十斤 。
保密项目
“新制造”要解决的诸多问题 , 中小企业的现实难点是最重要的部分 。他们在供应链侧步履艰难 , 提前生产 , 卖得好怕缺货 , 卖不掉就死于库存;临时生产 , 小单急单又没有工厂愿意接 , 要么加班加点 , 要么不得不找小厂小作坊救急 , 成本下不来 , 品质靠不住 。这进亦难退亦难 , 成了巨大的行业悖论和痛点 。
“新制造”的解法 , 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 , 实现柔性化生产 。直白点说 , 建立一个运算能力极强的“中央厨房” , 小则能匹配面料和工人 , 大则调度一个工厂群 , 形成协同化大生产 , 100件衣服就能订货 , 一条生产线能同时处理几种不同的订单 , 从过去5分钟生产2000件衣服 , 到5分钟生产2000件不同的衣服 。
这样一来 , 生产的效率和成本不再依赖单品海量 。未来 , 一个小店主完全可以零库存运营 , 不管多小的订单 , 这边顾客下单 , 那边面料再送到缝纫机下 。
CTO高翔的到来 , 补足了团队的技术短板 。他是10年的老阿里 , 计算机系毕业 , 产品经理出身 , 做过阿里的信息平台 , 伍学刚一眼就看中 , 技术好 , 性格还互补 。但“跨行如跨山” , 聊了3次 , 高翔还觉得要细细思考一下 。最后“政委”(HRG)看不下去 , 走组织安排路线 , 搞定了任命邮件 。
幸好 , 随着了解深入 , 高翔也渐渐来劲了 。不到三个月 , 就已搭起近30人的团队 。随后 , 他们跑遍全国的大服装厂 , 还到日本学习丰田的流水线 , 一步一步描出新制造的产品技术轮廓 。
“我以前连服装厂都没见过 。”工程师肖长宝曾在英特尔待过 , “可谓怀着造芯片的心来做衣服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