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激光PK液晶 决战大屏市场( 二 )


平板显示时代 , 中国内地企业作为后来者 , 通过持续投入 , 终于与中国台湾、韩国三分天下;而激光电视领域 , 中国企业成了行业先锋 , 拥有自主的技术优势 。 这诱惑着越来越多的彩电厂商纷纷巨资押注 。
进场淘金
不过 , 刚刚入市的激光电视也像十多年前的液晶电视一样 , 价格昂贵 , 市场售价长期在5万元以上 。 这对于大众消费来说 , 难以接受 。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 就在于产业成熟度上不够——因为蛋糕还不够大 , 尤其是上游配套产业在零部件生产和扩大产能方面 , 存在很多顾虑 。 “规模效应”如果不能达成 , 零部件价格就降不下来 , 激光电视价格也就很难降下来 。
海信激光电视团队的刘显荣博士 , 讲述了一段与日本供应商的往事:日本的一家供应商刚与海信开展合作时很犹豫 , 先派了一个部长到海信 , 然后是产品线副总、分管领导 , 最后是集团分管领导 , 前前后后来了4拨人 , 但每次来 , 都是周厚健亲自接待 。 最后 , 他们决定与海信合作 。
后来海信进一步了解到 , 这家日本公司原本是抗光屏领域的领军企业 , 但在激光电视没有产业化之前 , 这种抗光屏实在太小众 , 市场需求不高 , 量一直上不去 。 他们当时已经要裁掉这个事业部 , 人员也基本分流到其他部门了 。 后来知道海信要做激光电视 , 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抗光屏 , 重新启动原来事业部时他们最初很犹豫 , 所以先后派出好几拨人去海信 。 在看到海信的决心和诚意之后 , 他们决定召回原来分流的人员 , 为海信供货 。
对于一些上游零部件供应商 , 海信甚至掏钱让他们研发生产 , 大部分零部件做出来之后也不用给海信独家供货 , 可以卖给其他厂家 , 让整个行业共享“规模效应”带来的价格下降 。
钟强曾经接到了一个“奇怪的任务”:海信派他去另外一家激光电视厂家——即海信激光电视的竞争对手那里去帮忙 , 帮助他们建立激光电视的销售体系 , 帮他们做产品规划 。
“正是产业链上各企业不懈努力 , 才给整个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动力 , 促进激光显示产业的蓬勃发展 , 使激光显示产业成为与液晶产业比肩的全球性显示产业” 。 周厚健说 。
随着产业链条的逐渐完备 , 目前在中国已有长虹集团、极米科技、华录集团、PPTV、小米等30多家彩电企业陆续涌入激光显示阵营 , 进场淘金 。
长虹激光显示总经理李先平表示 , 长虹以战略的姿态孵化整个激光显示产业 , 逐步构建了激光显示产业链 , 并持续加大研发和市场投入 , 做大产业规模 , 目前已经完成了全渠道系列化激光显示的产品线布局 , 家用系列已经全面从2K时代切入到了4K时代 。
李先平认为 , 保守估计 , 激光电视出货量将替代大屏电视出货量的20% , 市场规模预计可达千亿元 。
早在2016年IFA(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展会)上 , TCL就曾经展出过一款4K激光影院产品 。 可后来 , 市场上并未见到TCL大举布局的蛛丝马迹 。
直到2020年3月 , 业内人士在猎聘网发现 , 深圳TCL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在招聘激光投影光学设计高级工程师 , 职位发布日期是“3月4日” 。 该职位岗位责任主要有:负责激光投影RGB三色光源的设计开发 , 非成像光学系统、成像光学系统的开发……许多业内人士惊呼 , “TCL或将杀回激光电视市场” 。
目前 , 长虹激光显示科技公司已建成3条年产15万台光机的光机生产线 , 2条年产10万张屏幕的屏幕生产线 , 3条年产20万台整机的整机生产线;杭州中科极光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国内最大的激光光源生产基地……短短5年时间 , 已有LG、长虹、康佳、视美乐、极米、坚果、菲斯特、中航光电(002179,股吧)等数十家企业开始布局激光电视产业 , 上下游产业链企业超过100家 。
激光电视的价格也一降再降 。 2018年5月17日 , 海信在北京推出了80英寸激光电视L5的新品 , 屏前亮度最高可达400nit , 观看距离仅需3米 , 19999元的售价 , 一举解决了长期制约激光电视产业普及的亮度和价格这两大消费痛点 。 此后 , 互联网公司小米与光峰科技合作 , 推出售价9999元的100英寸米家激光电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