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阿里CTO鲁肃:云计算会成为随处可用的基础设施

_原题为 阿里CTO鲁肃:云计算会成为随处可用的基础设施
鲁肃|阿里CTO鲁肃:云计算会成为随处可用的基础设施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

采访人员 | 佘晓晨
编辑 |
1
“当我们讲云原生的时候 , 云其实已经是数字技术或者智能技术的代名词了 。 不只是把系统往云上搬 , 而是彻底拥抱一个数字时代的新的构架业务的方式 , 这是一个非常根本的改变 。 ”
9月18日 , 阿里巴巴集团CTO鲁肃(程立)在2020云栖大会上分享了他对于云原生技术、AI技术的看法 , 同时介绍了阿里巴巴整个经济体的技术战略和趋势 。
在他看来 , 从过去十年的云计算 , 到阿里目前正在推动的“云原生” , 都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 , 是整体的思想变化 。 他认为 , 云计算会成为一套随处可用的基础设施 , 加上大数据、AI在内的各种能力 。 “云在不断地变厚 , 在以前单纯的计算之上加上了一层数字化的能力 , 它的内涵变得更丰富 。 ”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 , 阿里宣布将云原生升级为阿里技术新战略 , 这也是阿里正在布局的技术趋势之一 。 同时 , 阿里在此次云栖大会正式成立云原生技术委员会(下称委员会) , 推出沙箱容器2.0、离线实时一体化数据仓库MaxCompute等多个云原生产品 。
鲁肃|阿里CTO鲁肃:云计算会成为随处可用的基础设施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
实际上 , 基于蚂蚁金服到整个阿里经济体的工作经历 , 鲁肃对于“云原生”的发展认识也更为直观 。 2019年底 , 阿里巴巴进行了人事架构的调整 , 鲁肃不再担任蚂蚁金服CTO , 调任阿里集团CTO, 向CEO张勇汇报 。 鲁肃曾主持支付宝各代技术架构的规划和基础技术平台的建设 , 实施了许多支付宝的关键业务系统 。
鲁肃|阿里CTO鲁肃:云计算会成为随处可用的基础设施
文章图片

在他看来 , 从2013年6月阿里推出余额宝 , 到现在的七年时间里 , 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在此次分享中 , 鲁肃说 , 当时余额宝从一个用户到上亿用户 , 前后大概花了1年的时间 。 但今年以来 , 健康码成为国民级应用 , 不同的是 , “技术团队只用了短短几天时间 , 就快速将一个构想变成了一个实际的系统 , 而健康码从一个用户到具备服务几亿的用户的能力 , 只用了几天的时间 。 ”
鲁肃表示 , 之所以这么快建好 , 一方面就是因为它是一个云原生的应用 , 构建在云上、完全用云上的产品能力 , 不用担心扩展性 。 另一方面 , 借助云上的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 , 通过数据驱动满足系统本身复杂的数据和业务逻辑 。 此外 , 背后还有阿里巴巴的“宜搭”平台 , 再加上钉钉、支付宝这些国民级应用的支持 , 让用户得以方便地使用健康码 。
阿里正在布局的技术方向和趋势还有AI技术 。 鲁肃介绍称 , 阿里巴巴很重视AI和场景的结合 。 他认为 , 需要把技术红利像水一样渗透应用到业务场景 。
【鲁肃|阿里CTO鲁肃:云计算会成为随处可用的基础设施】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 , 阿里达摩院发布的AI产品的确聚焦在一些具体的场景:首个泛自然资源行业引擎AI EARTH , 可实现对天、空、地多源数据分析的能力 , 例如记录分析地球土地变化 , 山川植被湖泊面积变化以及农作物生长情况等 。此外 , 达摩院还公布了语音AI技术的突破:支持移动端语音识别与合成支持断网不中断 。
关于近两年大热的“中台”概念 , 鲁肃的看法是 , 阿里巴巴技术栈演进到现在 , 基本定义了前台、中台和底层三层的技术:底层是以云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中台包括业务、数据、AI、协同 , 是上层业务系统可以共享的中台的业务、数据与智能——中台是有业务属性的;前台是越来越小、越灵动的前端应用 。
“对于从整个研发来看 , 核心的思考是把前台应用的业务创新能力释放出来 , 前台变得更加数据驱动 , 未来所有应用的核心都离不开数据和智能 。 研发应用过去基本上是以软件为中心 , 但随着数字时代来临 , 需要软件和硬件一体化思考去构建应用 。 ”鲁肃称 。
鲁肃认为 , 过去单个个体的小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 , 但现在由于应用创建的成本越来越低 , 所以小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 “未来五年有可能会比过去五十年加在一起的创新应用都多 , 这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 。 ”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 , 阿里还发布了不同场景的新产品 , 包括聚焦物流需求的机器人“小蛮驴”、办公场景下的云电脑“无影”和天猫精灵的全场景人机交互系统“AliGenie5.0”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