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彝胞家做客吃饭喝酒和饮茶
四川彝族的首府在西昌 , 去年趁火把节的间隙 , 朋友陪同去了一趟下面的彝族聚居区 , 走马观花 , 记下一些表面粗浅的印象 。 鉴于时间仓促 , 只能谈谈吃喝 。
四川凉山彝族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 , 至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是 , 大部分沿袭传统自然的模式 , 典型的体现就是饮食习俗和文化 。他们的食物加工方式 , 其工艺都比较简单粗糙 , 所有的食材都来自自己的种植和养殖 , 彝族大都居住在高山之上 , 食材基本没有污染 。彝胞的主食主要是荞麦和燕麦 , 其它如玉米、大米、小米都在主食中所占比例不大 。荞麦是凉山彝区种植历史最悠久的粮食作物 , 至今仍是主食之一 。荞麦分苦荞和甜荞 , 彝区主要种植苦荞 , 因为苦荞产量更高 。彝族人民在《荞麦起源》一诗中对荞麦的评价是:“广大人世间 , 母亲最伟大;辽阔庄稼地 , 荞麦最重要 。苦荞位居首 , 甜荞位居后” 。这个评价把荞麦和母亲相提并论 , 可见地位之重要 。荞麦作为主食 , 加工成粉做成荞粑、荞糕、荞麦疙瘩饭和荞麦凉面 。燕麦产量次于荞麦 , 主要用作炒面 。 即将燕麦粒放入铁锅炒熟 , 磨成粉即可食用 。 也可以做成和荞麦一样的许多吃法 , 如疙瘩面、燕麦切粑等 。燕麦适合生长于高海拔地区 , 祖国西部的甘肃青海西藏部分地区都有出产 。玉米是解放后引进的品种 , 在彝区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 至今受到彝区人们的喜爱 。大米和小米在彝区也有较长的种植历史 , 但产量不高 , 物以稀为贵 。 尤其是小米更为珍贵 。 一般客人很难得到小米饭的款待 。 当地流行的说法是:“小米饭 , 土司来不请土司吃 , 头人来不请头人吃 , 只有女婿来了才请女婿吃” 。彝族同胞吃肉最多的是“坨坨肉” , 猪、牛、羊、鸡都可制成坨坨肉 。 坨坨肉都是先砍成扁方形 , 重约250克左右 。坨坨肉煮至刚熟捞起 , 拌上盐辣椒花椒木姜子面等调料 , 以增加香味 。 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而不腻 , 香鲜可口 , 饱食不厌 。羊肉是其主要的食源 , 吃羊时有一些特殊的习俗:羊肝、羊胃先用来祭祀祖灵 , 然后烧食 , 也有的生食;羊脑给老人吃;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忌吃公羊;牧羊人不能食羊尾巴;羊血用萝卜丝拌后腌做咸菜 , 放在饭上蒸熟吃 , 味道特别鲜美 。彝族吃鸡也有一些讲究 。 一般吃清炖 , 用陶锅煮 , 不用刀切 。 煮熟后用手将鸡撕成条块 , 蘸辣椒、花椒汁食 。 鸡头由老人吃 , 并要看卦(鸡脑的形状) 。彝族喜欢喝酒 , 酒分甜、辣两种 , 过去都是在自己家中酿造 。 甜酒用糯米、辣酒用高粱或玉米酿制 。 有“客人到家无酒不成敬意”的传统 。彝族在过年过节时都要椎牛打羊 , 宰猪宰鸡 , 而平时一般很少动牲 , 除非款待客人 。 彝族有杀年猪的食俗 , 一半留给自己吃 , 另一半送给岳父岳母 。 年猪多用来腌制 , 挂起来 , 阴干后成为腊肉或火腿 。 过年节时还要吃砣砣肉、糍粑 , 喝坛坛酒、泡水酒、酒茶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时 , 家家户户宰羊杀鸡 , 煮新荞麦饭 。 用羊肉拌和 , 向四周泼撒 , 表示祭祀 , 祈求庄稼好 , 无灾无病 。 晚上 , 点燃火把 , 载歌载舞以驱散虫蛇和害虫 。 广西彝族在九月初一过打粑节时有"尝新"习俗 , 即吃新稻谷 。 这些都是节日喜庆的食俗 。彝族有一套社交礼仪食俗 。 彝家好客 , 凡家中来客皆先要以酒相待 。 宴客规格或大或小 , 以椎牛为大礼 , 打羊、杀猪、宰鸡渐次之 。 打牲时 , 要将牲口牵至客前以示尊敬 。 以牛、羊待客皆不用刀 , 用手捏死或捶死 , 故称打牲 , 其手法极敏捷 , 往往牲未死而皮已剥 。宴客时的座次顺序有一定的惯制 , 一般围锅庄席地而食 , 客人一般让坐于锅庄之上首 , 彝称“呷尔果”处;主人陪坐于锅庄之右首 , 彝称“尼木”处;帮忙者、妇女和亲友则坐于锅庄下首 , 彝称“呷基果”处 。 客人多时 , 顺延至右侧 。行酒的次序依据彝谚“耕地由下而上 , 端酒以上而下” 。 先上座而后下座 , “酒是老年人的 , 肉是年轻人的” , 端酒给贵宾后 , 要先老年人或长辈 , 次给年轻人 , 人人有份 。在农村无论婚丧嫁娶 , 都有“早六晚八”的习俗 。 即早上六碗莱 , 如水豆腐、红烧猪肉、回锅肉、白菜粉条、猪血和花生米 。 晚上八碗莱 , 如黄条、红烧肉、绉沙(炒肉皮)、千张肉、凉白肉、烩腊肠、花生等 , 经济宽裕的还要炖上一碗鸡 。 彝族擅长烤、炸、煮、拌等烹调技法 , 口味嗜咸、香、辣、麻 , 尤以制作乳饼而闻名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 , 以酒待客 , 民间有"汉人贵茶 , 彝人贵酒"之说 。媒体上常看到彝族的烧烤肉 , 烧烤肉制作有一定的局限性 , 一般不做正餐使用 , 只是作为餐前正餐前的下酒菜 , 或者作为少量客人使用 。如喜德县一些地方 , 为子女举行订婚仪式之日 , 要先宰杀一头20多公斤的猪 , 全部砍成小块进行烧烤 , 烤熟后撒上盐和辣椒面装入木盘 , 专供前来贺喜的亲、朋下酒 。 同时另外杀猪、宰羊煮坨坨肉作为正餐的下饭菜 。彝族同胞对于素菜的吃法基本都是凉拌 , 很少煎炒 。他们的饮料比较有特色 , 一般来说就是三类:水、茶和酒 。居住在山区的彝民口渴了喝山泉水 , 这些山泉水清冽甘甜 , 没有任何污染 , 水质超过当地自来水标准 。另一种饮料就是酸菜水 , 用酸菜制作 , 每家必备 。 安宁河一代的的农民还用糯米制作酸汤味的饮料 。彝族有饮茶的习惯 , 一些中老年人嗜茶成瘾 , 一早起床就开始喝茶 。每家都有煮茶的陶罐 , 茶以沱茶为主 , 边煮边喝 。凉山核心区不产茶叶 , 交通不便 , 解放前吃盐都困难 。但在不饮茶的地区 , 彝族祭祖典礼中至今仍有“茶祭”的仪式 。 说明此前彝族地区产茶 , 人们才有普遍饮茶的习惯 , 只是后来环境变迁 , 茶叶减少 , 饮茶的习俗才慢慢衰减 。酒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饮料 。 彝族谚语说:“酒是最好的饮料 , 绸缎是最好的衣料 。 ”彝族所饮酒的都是自酿 , 共三种:咂酒、甜酒、白酒 。咂酒在凉山地区称为杆杆酒 , 因用多根细竹杆同时插入带糟的酒坛中 , 多人同吸而得名 。咂酒用粮食酿造 , 酒精度十度左右 。 据说清代农民领袖石达开 , 曾有一首《赞咂酒》的诗:“百万明珠一瓮收 , 君王到此也低头 。 五龙抱定擎天柱 , 咂得乌江水倒流 。 ”每逢彝族年节 , 祭祖和举办喜事 , 都要酿造咂酒 , 既饮用又作祭酒 。彝区的甜酒类似汉民的醪糟 , 汉民用糯米酿造 , 而彝民则用大麦玉米燕麦酿造 。白酒是蒸馏酒 , 度数较前两种高得多 , 以前自酿 , 现在商业发达 , 改为购买 。彝族男女的婚恋:“姑娘房”是楚雄彝族特有的风俗 。 姑娘年满16岁 , 父母就为她另盖一间小草楼 , 让其单独在其中过夜 , 而年满20岁的男青年 , 可以在夜晚爬上心爱姑娘的草楼谈情说爱 。他们在一起吹响蔑 , 对调子 , 互诉爱恋之情 。 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 , 大家并无拘束 。 一旦爱情成熟 , 男女双方只要征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结婚 , 双方父母一般不会干涉儿女们的选择 。一个民族、地区的饮食是地方风俗的组成部分 , 是在长期的地理、政治、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交汇作用下形成的 , 从对一个民族群体的饮食习惯文化的了解 , 有助于加深这个民族历史和文化整体演变的理解 。外地人去这里感到是交通稍有不便 , 生活水平国家重点扶持 , 近年有所改善 , 生活方式也渐进入文明行列 , 手机和网络也是进入寻常百姓家 , 有极高的普及率 。
推荐阅读
- 贾冀豫~中山志气高 胜过西门子
- 饭局|请客吃饭时,不要有这三个得罪人的行为,为你好
- 一个在小酒店吃饭时竟腄着了的中年汉子(图)
- 看看大家如何吃饭的
- 奶爸聊教育|14岁上北大、18岁浙大读研的天才,做教授吃饭舔盘子成网红
- 斯坦福师生吃饭时,谈论的都是什么话题?
- 齐鲁晚报|高速追尾后一车人竟现场摆桌吃饭!交警怒了:这是在玩么!
- 2000桌正排队等吃饭!“拉链式人墙”火上热搜
- 羊城晚报|【关注】4000桌正排队等吃饭,打车382人等待中……
- 东方热线|“没位置你上楼干嘛?”去韩岭老街吃饭,有食客听到这话怒了!底下有网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