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近150年来首次到来,背后的“远行”不简单,《日出·印象》中国首展


上观新闻|近150年来首次到来,背后的“远行”不简单,《日出·印象》中国首展
文章图片
16日下午 , 外滩的中山东一路1号BundOneArtMuseum人头攒动 , 人们都为同一个“明星”而来——印象派开山之作、莫奈的《日出·印象》 。 这是“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的预展现场 , 也是这幅美术史上的名作自创作近150年以来首次来到中国展出 。
展览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天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联合主办 , 17日起在中山东一路1号BundOneArtMuseum三楼正式展出 , 展至2021年1月3日 。
珍贵的印象派开山之作
上观新闻|近150年来首次到来,背后的“远行”不简单,《日出·印象》中国首展
文章图片
克劳德·莫奈 , 《日出·印象》
下午16点 , “日出·光明——莫奈《日出·印象》”特展的预展“开门” , 等待已久的观众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 直奔名作 。 在《日出·印象》的展出橱窗前 , 参观者络绎不绝 。 “虽然在很多出版物上都见过这幅画 , 但能够亲眼见到真迹 , 还是太震撼了 。 ”观众沈女士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 。
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 , 法国艺术家克劳德·莫奈的《日出·印象》作为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 , 在莫奈的作品乃至整个印象派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 这幅虚幻风景 , 莫奈创作于1872年 。 和数量颇多的睡莲相比 , 因为仅此一件 , 更显珍贵 。
1872年11月 , 莫奈下榻勒阿弗尔的拉米劳特酒店 。 从他房间的窗口望出去 , 东南外港的清晨景色跃入眼帘 。 左右两侧是勒布瓦码头和施工中的库尔贝码头的朦胧轮廓 , 中间则是通向厄尔港池的跨大西洋船闸所在地 。 起重机、烟囱和桅杆在秋日晨雾中若隐若现 。 这幅画作 , 莫奈只花了几个小时就完成了 , 他用灵活的处理方式将稍纵即逝的景象留在了画布上 。
更难得的是 , 《日出·印象》触碰了学院派的界限 , 使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 , 推动了美术观念和绘画技法的革新 , 也以其多重的意义成为西方艺术史上划时代的巨作 。
疫情带来的“危”与“机”
此次展览 , 也是《日出·印象》这幅作品自创作近150年以来首次来到中国 。 《日出·印象》画作来自于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 , 也是全世界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博物馆 。 这些莫奈藏品 , 绝大部分来自于莫奈儿子米歇尔的捐赠 , 后者向该博物馆捐赠了超过100幅作品以及莫奈的故居和吉维尼花园 。 但作为镇馆之宝 , 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很少出借《日出·印象》 。
【上观新闻|近150年来首次到来,背后的“远行”不简单,《日出·印象》中国首展】为了能让它来到中国 , 策展方天协文化总经理谢定伟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 , “整整筹划了6年 。 ”2014年 , 天协文化曾在上海举办过一场莫奈展 , “当时 , 展览展出了包括《睡莲》在内的莫奈的其他作品 。 由于作品的稀缺性 , 在世界范围内 , 莫奈展很少能展出《日出·印象》 。 但我一直希望能把它带到中国展出 。 ”
今年3月 , 原定和法国巴黎马摩丹莫奈博物馆合作的“莫奈与印象派大师’的展览 , 由于疫情而推迟到明年 。 “欧美疫情之下 , 法国各博物馆纷纷闭馆 , 也包括马摩丹莫奈博物馆 。 《日出·印象》也因此出现了一个展期的空档 。 ”谢定伟告诉采访人员 , “馆方终于同意外借《日出·印象》 。 我们紧急策划了这场以《日出·印象》为主题的展览 。 ”
上观新闻|近150年来首次到来,背后的“远行”不简单,《日出·印象》中国首展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李君娜摄
疫情期间的艺术“接力赛”
从4月正式启动工作 , 到9月17日正式展出 。 这样一场特展涉及的工作量是巨大的 , 而留给这场展览的时间几乎“捉衿见肘” 。 谢定伟用“日以继夜”来形容这场接力赛 , “尤其是疫情期间 , 光是等策展人、馆长的签证就花了两三个月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