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多地重启或延续发放消费券 能否成为常规促消费工具?
消费券返场 , 如何激发市场活力
新一波消费券返场 , 在发放方式上明显改进 , 发放对象更具针对性 , 重点集中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体育、旅游、电影等行业 。 专家表示 , 要在消费券带来的短期刺激中挖掘出长期消费潜力 , 真正推动消费市场发展壮大 , 还应从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商品服务供给质量、完善市场秩序、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出台有效措施 。
为了进一步促进消费 , 活跃市场 , 推动经济稳步复苏 , 近日 , 多地重启或延续发放消费券 。 新一波消费券有什么新特点?消费券能否成为常规促消费工具?如何在消费券带来的短期刺激中挖掘出长期消费潜力?
发券更具针对性
新一波消费券返场 , 在发放方式上明显改进 , 发放对象更具针对性 , 重点集中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体育、旅游、电影等行业 。
在体育消费方面 , 日前 , 福建省开展“健身消费季” , 将于国庆节前夕发放1600万元体育消费券 。 湖南长沙市推出“你健身 , 我买单”活动 , 从8月底至10月15日 , 面向长沙市民发放体育消费券 。 上海计划从9月9日开始持续到年底 , 面向市民发放约20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 。 多地表示 , 此举旨在促进体育消费 , 鼓励体育企业克服疫情影响 , 迎难而上 。
【经济日报|多地重启或延续发放消费券 能否成为常规促消费工具?】在旅游消费方面 , 近日 , 湖北武汉市宣布将发放8000万元文旅消费券 , 引导带动武汉全市文旅消费 。 内蒙古赤峰市决定于9月16日发放10万张面值为100元、总计为1000万元的“赤峰旅游消费券” 。 黑龙江哈尔滨市于9月15日发放文旅消费券500万元 , 助力旅游业复苏 。
此外 , 为推动电影市场复工复产 , 近日 , 北京、浙江、湖北等地还发放了“观影券”补贴市民的电影消费 。
除了聚焦特定行业 , 各地还抓住关键时间节点 , 结合当地消费季、购物节和法定节假日等发放消费券 , 力求消费券的精准高效使用 。
例如 , 围绕消费促进月 , 近日 , 北京市发放140万张消费券 。 结合中秋、国庆假期 , 四川成都市于9月14日至11月8日 , 拟发放超过2亿元的消费券 , 涉及旅游、餐饮、文创等多个行业 。
领券方式也更加方便快捷 。 除在支付宝、饿了么等平台抢券外 , 消费者还可以扫描商家二维码参与领券 。 为消除“数字鸿沟” , 实现更大范围的普惠 , 有些地方还推出针对特定群体的领券活动 。 比如 , 山西晋城市专门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 , 在多个超市发放纸质消费券达35万元 , 解决了一些老年人因不善于使用智能手机而抢不到消费券的问题 。
让消费券物尽其用
发放消费券不但为消费者带来实惠 , 也为国内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动力 。 那么 , 消费券能否成为常规促消费的工具?对此 , 多位专家表示 , 消费券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 , 也要注意其中潜在的负面因素 。
“消费券本质上是由相关部门和机构在一定时期内打造的 , 主要用于消费目的的 , 能够起到促进消费作用的一种凭证 。 消费券能让消费需求提前释放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 人们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永久性收入 , 而不是偶然所得的“暂时性收入” , 消费券作为一种“暂时性收入” , 能够提前释放消费者的购买力 , 主要用于原本就会产生的必需消费 , 短期效应明显 , 但长期来看 ,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没有显著地提升 。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 , 虽然发放消费券可以一次性提升消费者的支付能力 ,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消费者对于未来收入增加程度的预期 , 出于规避风险的本能 , 普通人往往会倾向持币观望 , 这意味着一旦消费券用完了 , 如果没有良好的发展预期 , 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可能会出现回落 。
不过 , 也有专家认为 , 消费券能够直接刺激需求 , 迅速拉动即期消费 , 并能通过杠杆作用有效提振经济 。 并且 , 随着政府主导、平台运营、多方参与模式的日趋成熟 , 消费券作为撬动消费的长期杠杆作用也将不断显现 。
推荐阅读
- 经济日报|国务院重磅文件出台,做优做强上市公司按下“快进键”!
- 经济日报|我国新增17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 中国工业报|冲刺四季度 多地重大项目提速扩容
- 经济日报|2020年9月“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报告发布
- 贸易|中国新增17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
- 经济日报|国家税务总局:“十一”期间批发零售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14.1%
- 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事关1.49亿人!多城已调整,影响买房、租房、看病
- 每日经济新闻|冷!下周多地气温再创新低,东北最低温或跌至冰点
-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两条差评引发业界讨论:消费者差评,企业该如何面对
- 经济日报|欠200元还3万元 信用卡透支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