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历经两段彻骨情劫后,她嫁给好友父亲,轰动婚礼后她说出背后原因( 三 )


即便心如铁石的女子,也会被这样吴宓感动。面对这样的痴爱,毛彦文也曾经动心过,可经历过第三者插足痛苦的她,却并不想好友陈心因为自己的介入而离婚。
善良的人总是如此,自己受过的苦,便会设法避免其他人遭受。可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即便毛彦文一直在拒绝吴宓,可吴宓却还是和妻子陈心一离婚了。
1929年秋,毛彦文留学美国密西根大学,吴宓以访学名义追随而去,游学欧洲,行前他便与陈心一正式办了离婚手续。
完了之后,他还在发表的一首诗里写道:“吴宓苦爱毛彦文,三洲人士共惊闻。离婚不畏圣贤讥,金钱名誉何足云。”
正是这首诗,让本有些动心的毛彦文再度冷却了下来。毛彦文是个低调的女子,自然,她不会想让自己的感情被公众知道。吴宓把他们的恋情弄得人尽皆知以后,她很自然地打了退堂鼓。
一个了解毛彦文的好友曾劝吴宓不要把他们的恋情用来发表,不合适。可吴宓却很有些不满地道:“我的爱情又不是上厕所,怎么就不能发表啦!”
很显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深爱毛彦文的吴宓还不如他的好友懂她,吴宓的不懂自己毛彦文深知,所以后来她说:“他爱的是一个想象出来的我,而并不是真实的我。”
女人一旦说出这种话,便已表明,她觉得这段感情没有安全感。女人的天性决定了,她们只有在觉得安全感够的时候才会去爱。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把她在这段感情里唯一的一点安全感也完全摧毁了。
 轰动|历经两段彻骨情劫后,她嫁给好友父亲,轰动婚礼后她说出背后原因
文章图片

穿婚纱的毛彦文
不久后,或许是被感动的缘故,毛彦文对吴宓明显得更加热情了。可面对这样的毛彦文,吴宓却“叶公好龙”一般地退缩了,他甚至还显得很犹豫。他的举动让她恍悟:他和表哥,是一类人。
毛彦文悲哀地意识到:这个男人既然可以为了她和妻子离婚,终有一天,也会因为别的女人离开她。女人最怕看透,看透了的毛彦文自己内心也非常痛苦。之后,她便决定永远和他划清界限。
两段情伤后的毛彦文抽身时,已是伤痕累累。她只得把所有的心思全放在事业和慈善工作上,事业真是女人疗伤的好法子啊!来来去去还是事业最靠得住,因为只要你在为它努力,它就一定会给你回报。
把时间全花在事业上的毛彦文很快取得了一些突破,她金陵大学的同学熊芷看她这般却并不放心。于是,她便以散心为由邀请她去北平。
毛彦文想了想后便跟着好友离开了南京,去了北平。
毛彦文这个叫“熊芷”的同学来头不小,她正是前国务总理熊希龄的女儿。熊希龄是湖南神童,他1515岁中了秀才,22岁中举后他又在25岁那年中了进士。所以是一个非常有才学的人。他不仅曾任国务总理,还做过前清翰林,曾任奉天盐运使。当时的他,还在北京创办了香山慈幼院。
 轰动|历经两段彻骨情劫后,她嫁给好友父亲,轰动婚礼后她说出背后原因
文章图片

熊希龄、熊芷和夫人朱其慧
熊希龄在毛彦文22岁时便以长者身份出现了,因为除了是女儿同学外,她还是他内侄女朱曦的好友。也因为这层关系,熊希龄夫妇还如前文提到的,曾帮助解决了她和表哥的退婚事宜。
与熊芷到北平后,熊芷便带着毛彦文参观了父亲的香山慈利院。这次参观,让毛彦文对已丧妻多年的熊希龄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香山慈利院是当时民国最大的慈善机构,这里收容了1600多名孤儿,为了培养这些孩子,早已脱身宦海的熊希龄召集了大量人才,其中,李大钊、蒋梦麟、胡适等都被他网罗了。他决心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探索出现代教学方法,帮助这些孤儿成才。
无论在哪个时代,这都注定是一个伟大的理想。看到香山慈利院后,一心想做慈善以实现自己价值的毛彦文恍然大悟:这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真正的事业啊。
当天,熊芷就在带她参观慈利院时看到她眼里的那束光,也是这束光,让她心里一动:她也喜欢慈善,父亲也喜欢慈善,他们两人……
但当熊芷想到两人之间的巨大年龄差时,她心里又咯噔了一下。可,哪个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会愿意嫁给60多岁的老头呢。
这次陪参观后,那个想撮合父亲和自己同学的想法一直在自己脑子里回旋。尤其,当她看到父亲因为丧妻多年而意志消沉的模样时。不久,她便找到了朱曦,一见面她就诉苦到:
“爸爸现在还是没有走出悲痛,也没心思打理慈利院的事,现在我同学来了,却也还是没人能接替爸爸打理。”
朱曦听完愣了一下说:“是啊,慈利院的事情还非得姑父亲自上手才好。”熊芷听到这儿终于忍不住开口试探性问出了那句话:“你说,要是她跟爸爸在一起,爸爸不久不仅有伴儿,还有了帮手了吗?”朱曦听完也两眼一亮,但想到两人的年龄差,她又叹了口气道:“两人相差27岁呢,哎。”
这次谈话后,一心想着撮合父亲和毛彦文的熊芷也不再提及相关了。
可之后发生的一切又让熊芷重燃了希望,因为她发现,父亲对毛彦文与以前很不一样了。她在的时候,他也总是滔滔不绝,看起来精神头也好了很多。
这点,朱曦也看出来了。于是,两人再次合计着怎么撮合两人。
 轰动|历经两段彻骨情劫后,她嫁给好友父亲,轰动婚礼后她说出背后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