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金融衍生品助力 大豆产业链风险管控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关系日趋复杂对大豆产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一方面,在疫情期间,物流遇阻、餐饮业油脂消费下降,大豆供需两端均受到较大影响 。另一方面,大豆进出口贸易受到较大影响,进口美豆、俄豆等方面受到抑制,国内市场的供应量略显不足 。对此,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席志勇在“第五届中国大豆产业国际高峰论坛暨后疫情时代产融协同育新机探讨”会上表示,期货业将积极应对、开拓新局,持续推进产融结合,善用金融衍生品工具,解决好大豆全产业链的风险管控工作,助力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端牢中国饭碗 。
据介绍,今年1月份至8月份,参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系列期货品种的法人客户数、成交量、持仓量均有大幅提高,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9%、41%和58% 。目前,国内70%的豆粕、50%的豆油现货贸易采用大商所期货价格进行基差定价;参与大商所市场的油脂油料企业的大豆压榨量占全国的90%以上 。
“中国大豆产业需要更加开放的国际化思维、更加专业的资本化思维、更加科学的原产地思维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宝龙表示,“保险+期货”是金融创新服务“三农”的重要模式,该模式能够把保险业经济补偿功能、防灾减损功能与期货业的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套期保值功能结合起来,保障范围更广,服务效果更好,已成为金融市场支持“三农”发展和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
近年来,大商所加快大豆系列期货品种创新,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衍生产品体系 。目前,大商所在大豆产业链上共上市了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豆粕、豆油期货4个期货品种和豆粕期权工具,推出了商品互换、标准仓单交易等场外业务 。加上粳米、玉米、玉米淀粉、棕榈油、鸡蛋期货以及上半年获批并在持续推动上市中的生猪期货,大商所已初步形成从粮食原料、压榨、饲料到养殖的全产业链避险链条,为相关企业提供了较为有效的价格发现及多元化、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
席志勇表示,大商所顺应国产大豆贸易流向和消费结构发展实际,优化了黄大豆1号合约交割质量标准,把基准交割地调整至哈尔滨,并相继在吉林、内蒙古增设交割仓库,实现交割区域对国产大豆主产区的全覆盖,更加便利产地企业参与套保 。交易所在豆油期货品种上实施动态升贴水制度,创造性地解决了华南地区交割库升贴水难题 。特别是今年以来,大商所加大交易手续费减收力度,降低交易手续费收取标准,特别是对产业企业套保交易手续费减收90%,推出差异化保证金政策,免收交割手续费及标准仓单充抵保证金手续费,切实降低了企业交易成本 。
【大豆|金融衍生品助力 大豆产业链风险管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