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_原题为 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最近 iPhone 的广告牌上的照片标注出现了一点点变化 , 原先在照片旁边标注的是「使用 iPhone 拍摄」 , 现在变成了「用 iPhone 拍摄及编辑」 。
这个变化很小 , 但很微妙 。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我们是如何用手机拍照的
从拍摄到编辑 , 凸显了一个趋势 。
在进行了军备竞赛一般的相机性能比拼之后 , 所有的手机厂商看起来都该重新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 , 即每一个普通用户到底是如何使用手机拍照的?」
回答这个问题要回到使用者的视角 , 其实我们会发现手机摄影和相机摄影一个显著的区别——相机拍照是单独的一环 , 有着明确的方向性和局限性 , 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输入的过程 , 尽可能将眼前所见收入到相机中 , 屏幕起到的最大作用是辅助你减少废片 。 而手机拍照则是从拍照后期 , 乃至于显示与分享的一条龙 , 是一条创作到分享的完整操作 。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这是两套不同的流程 , 甚至出发点就不同 , 所以由此也诞生出的用户需求也完全不一样 。
既然手机拍照和相机拍照有着这种本质上的流程不同 , 那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两者的需求会有着极大的差异 。 比如在相机上你可以拍出素质很好的照片 , 也能通过换镜头的方式来调整构图和拍摄主题 。 但相机能做的事情是单一的 , 你无法直接通过相机进行修图 , 更不能通过相机发送朋友圈 。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而手机上所有的环节都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 。 就是说所有的技术表达 , 要在手机屏幕上 , 在当下的时刻里 , 即刻表达出来 。
比如 HDR 效果 , 针对夜景的时候自动启动长曝光加多帧合成的方式提高亮度和纯净度 , 要在屏幕上立刻呈现 , 比如面对逆光时的 HDR 效果 , 拍完马上就要在屏幕上呈现 。
在使用手机的时候 , 用户在意的到底是什么
产生不同的原因来自于手机本身的技术特点 , 但推动其继续向前发展的则来自由此产生的用户需求 。 我们回到使用者的视角来看 。
对于使用者来说 , 使用手机拍摄在意的不仅是画质 , 更在意的整个拍摄流程中 , 关于影像技术的无缝体现 , 泛一点说就是用户体验 , 如果拆开说 , 就是「适时」给出「适合」的功能 。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所以要想在这样的一整套流程中迅速的按照使用者需求来适时开启某项功能 , 就需要厂商对于手机摄影的这条赛道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布局 。
重新思考手机拍照的另一个方面 , 是对消费者使用习惯长期洞察 。 谈参数没错 , 但只谈参数无疑就显得片面了 。
举个例子 , 你知道大众用户在什么时间拍摄的照片最多吗?这个问题关系到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 , 只靠经验和常识也很难得出准确的答案 。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大众的拍摄高峰是在晚上 8 点左右 , 这个时间是很多上班族晚上吃完饭后难得的闲暇时间 , 休闲娱乐活动的增多 , 手机拍照也变得多了 , 而这个答案又提出了新问题 。
这个时间是一个典型光线不足的场景 , 所以对于大众需求来说 , 更好的暗光拍照能力成了较为硬性的需求 , 晚上也要拍得见 , 也要拍得清晰 ,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很多厂商都在强调夜景算法了 。
进一步再说 , 暗光下常用的多帧合成与长曝光的夜景拍摄 , 又对手持稳定度提出了需求 , 这又要求厂商在防抖上提高可用性和易用性 。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所以你看 , vivo X50 Pro 和 vivo X50 Pro+ 这两款手机就带有针对性解决方案的逻辑闭环 。 X50 Pro 一方面提升了感光元件 IMX598 的感光性能 , 另一方面搭载了微云台设计 , 不仅针对目前需求激增的视频拍摄带来了更好的防抖能力 , 同时也对手持夜景拍摄颇有益处 。
而 X50 Pro+ 的大底 GN1 方案则凸显了更专业的性质 , 同时大底方案也是不同品牌针对提升夜景拍摄能力 , 在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方向 。
思考|为什么厂商应该重新思考手机摄影了
文章图片

问题和需求一直在不断提出 , 解决的方法或许没有标准答案 , 手机摄影在这几年中迅猛发展 , 但各家其实都是摸石头过河 。 有人从大底出发迈出了先驱的步伐 , 比如诺基亚曾经的拍照旗舰 Nokia 808 , 有人坚持打磨小底 , 从计算摄影的角度出发 , 比如 Google 的 Pixel 系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