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印边界争执降降温!( 二 )

为中印边界争执降降温!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2月访问印度 , 与印度总理莫迪拥抱中印同为发展中大国 , 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 。 中印做不了战略伙伴 , 但至少不要变成敌人 , 这应当是中印关系需要遵循的底线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现在是为中印边境降降温的时候了 。放眼全世界 , 希望我们与印度打一仗的国家肯定不少 。 与中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是个别大国的政治设计 。 从历史来看 , 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并不是通过一场战争就可以解决 , 双方之间的边界划分最终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 。 虽然中印之战已经过去了58年 , 但战争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 战争没有赢家 , 包括21世纪美国发动的两场战争 , 让其消耗了近7万亿美元的费用 , 至今依然深陷中东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在过去几十年间 , 中国发展进程中不乏边界领土的争执 , 但并没有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局 。 而在中国向强起来目标挺进过程中 , 尽管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沟沟坎坎 , 但我们最不应该让边境冲突或战争 , 打乱甚至中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 今天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 , 没有人敢小瞧我们 , 这种自信未必非要通过战争形式表现出来 。 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 , 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也不同于1962年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 中国的块头足以让一些国家心生恐惧 。 中印一旦开战 , 中方取得战术上的胜利是可以肯定的 , 但从战略意义而言 , 我们未必就是赢家 。地球围绕大国转 。 正像中美关系一样 , 中印双方也要避免误读误判 。 印度在边境地区挑事 , 只不过是他们喜欢小偷小摸的惯性使然 , 企图通过这种方式在谈判桌上捞点谈判资本 。 一位资深的印度问题专家告诉笔者 , 印方远没有达到全面威胁中国的程度 。 与尼赫鲁相比 , 莫迪对中国的实力认识更清醒 , 对发展中印关系持更积极的态度 , 否则在“洞朗事件”后就不会有2018年武汉首脑会晤 。 迄今为止 , 莫迪并没有发表火上浇油的谈话 , 特别是8月15日的印度独立日 , 莫迪本可以示强 , 但是他在谈到中印边界问题时一笔带过 , 说明印度高层并没有失去理性 。当年尼赫鲁对中国所处的形势有严重误判 , 认为中国1962年遭遇内忧外患 , 不会、不敢、不愿对印展开反击 。 而当下的印度低估中国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 尽管印有配合美印太战略的动机 , 但并没有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 就莫迪内心而言 , 他更希望边界问题尽快安静下来 , 可以腾出精力解决疫情等紧迫问题 , 而不是相反 。 这几天印方在边界地区动作频频 , 或许正是以进为退的策略 , 如果这样的逻辑成立 , 接下来双方的对峙有望告一段落 。 这个判断是否过于乐观或一厢情愿也是见仁见智 。 但愿在冬天到来之际 , 随着喜马拉雅山脉气温的下降 , 中印之间日益升高的紧张温度也能跟着降下来 。 毕竟与伐谋、伐交相比 , 伐兵是最下策 , 在上述手段没有穷尽的情况下 , 中印不宜轻言战争 , 敲下去的钉子永远都是一个疤痕 。作者是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 公号“公评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