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能否缓和?专家:比较悲观 这取决于印方

原始标题:莫迪骑虎难下!若强行和中国脱钩 , 是印度难以承受之重2020-09-30 · 人大重阳0 跟贴作者刘宗义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 本文刊于9月28日新京报网 , 原始标题为《印度社会对华友好氛围已经荡然无存》 。中印关系能否缓和?专家:比较悲观 这取决于印方
近日 , 新京智库针对中印边境问题举办了“‘龙象之争’:如何破解中印僵局”专题研讨会 。 会上 ,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认为 , 印度在对华涉边等行为中 , 表现出浓厚的投机主义色彩 , 虽然印度致力于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 但是印度若要强行和中国脱钩 , 对它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 对印度采取什么样的政策 , 我们确实需要认真思考 。以下为刘宗义发言内容:近期 , 我到了亚东口岸和普兰口岸 。 在亚东口岸 , 我们对面就是印度 。 我从口岸望过去 , 印度的碉堡在三面山头上环绕 , 每隔10米到20米有一个 , 非常密集 。我们听当地的同志讲 , 我们边境的土地在过去几十年不断地被印方蚕食 。 比如在离班公湖不远的地方 , 有一个温泉 , 是属于我国领土范围内的 , 原来我们的村民经常过去泡温泉 , 牲畜身上生了疥癣之后 , 村民也经常把它赶过去泡一泡 , 因为里面有矿物质 , 泡完了就好了 。 现在温泉完全被印军控制了 , 我们老百姓过不去了 。从2014年莫迪上台之后 , 中印两国的边界纠纷或者边界对峙实际上增多了 , 并且烈度增强了 。洞朗对峙之后 , 我曾经跟印度的很多战略界人士交流 , 问洞朗对峙中印方吸取了什么样的教训 , 印方说没吸取什么教训 。印度在边境上的行动 , 投机主义色彩非常浓印度在边界搞事的目的 , 就是趁着中美战略竞争的时机 , 不断向中国施压 。这个迹象从洞朗对峙时就已经非常清楚了 。 因为当时特朗普已经上台 , 印度认为中国面临美国非常大的压力 , 所以印度觉得有机可乘 。 印度采取这些行动 , 投机主义的色彩非常浓厚 。这一次也是这样 , 中美战略竞争态势没有改变 , 并且越来越激烈 。 我们看到 , 这一次对峙是在中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之后 。 印度的战略界有一个判断 , 认为中国自顾不暇 , 这个时候正好是给中国压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 所以 , 当时印方在班公湖地区春暖花开之后 , 就开始搞事情 。印度在边界搞事情 , 它对时机的把握和选择是非常精准的 。 这一次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印度这一次在班公湖地区、加勒万河谷采取这么咄咄逼人的态势 ,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跟这个地方的地缘战略环境有关系 。在加勒万流血冲突之后 , 印度对华政治、经济、外交甚至文化交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一方面是对加勒万流血冲突事件的报复 , 另一方面是他们希望通过这个事件对中国施压 , 逼迫中国在这个地区让步 。 这也暴露了印度的战略野心 。今年的一个特殊事件就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 。 疫情就像一个催化剂 , 改变或是加速了很多原来已经存在的东西 , 比如说中印之间的这种地区级别层面的矛盾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始 , 就已经暴露了印度对中国严重的经济依赖 , 因为印度很多的出口创汇产品 , 它的上游原料来自中国 , 比如制药业 , 70%的原料药是从中国进口的 。 中国一停工停产 , 就对印度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 印度在这方面 , 特别是社会的中右翼 , 对这个事情反应非常强烈 , 要求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同时 , 中国暴发新冠疫情之后 , 印度决策者认为这对它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天赐良机 。 他们认为 , 中国停工停产了 , 世界其他国家可能需要进口更多印度产品 , 所以他们觉得这是一个推进所谓印度制造的绝佳良机 。 所以 , 当时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 吸引外资 , 特别是游说一些在中国的大型跨国集团到印度投资 , 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土地 , 要给这些企业投资 。 到现在 , 印度的这种政策也没有改变 。他们觉得新冠疫情之后 , 全球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必定会发生调整 , 而调整的最重要的特征 , 就是美国所提倡的“去中国化” 。我们看到 , 印度在“去中国化”方面已经远远走在了前面 , 在很多方面都采取了非常果断的“去中国化”的措施 。 比如说禁用中国的59款App , 后来扩大到一两百款 。 它要在很多产业方面建独立于中国的产业链 。 实际上从新冠疫情一爆发 , 美日澳印四国 , 再加上越南、韩国、新西兰等国家 , 他们就不断在开会 , 讨论的议题就包括如何建立一个排除中国的价值链、供应链 。印度禁用很多中国的App , 排除中国的很多产品 , 排除中国国企对印投资 , 除了实现所谓的自力更生外 , 也是为了达到它自己国内垄断财团来攫取市场的目的 。 所以是一石数鸟 , 考虑得比较全面 。印度已经超越了不结盟外交政策现在的问题是 , 中印两国在边界上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 , 印度采取了这么多的所谓“去中国化”的措施 , 那么中印关系能否缓和?我对这个问题是比较悲观的 。 我觉得这个问题取决于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 中美战略竞争 。 这是一个大的背景 。 因为至少目前来看 , 中美战略竞争在美国大选之前 , 不会有缓和 , 甚至美国大选之后中美的战略竞争也不会出现根本的转变 。 所以这个条件是不会改变的 。 在这个条件不改变的前提下 , 中印关系我觉得也很难缓和 。 印度觉得中国面对美国的巨大压力 , 对它来说是攫取国家利益的一个天赐良机 , 它可能觉得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 就再没有这个机会了 。同时 , 中国崛起的速度也使印度人感到非常震惊 , 可能其他一些国家也非常震惊 , 但印度人是公开表明这种震惊态度 , 因为以前印度人是不大承认这一点的 。 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 , 他们觉得中印两国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平起平坐的地位 , 但是现在中国的GDP是印度的5倍;他们还测算 , 十年之后 , 即使在对印度最有利的情况下 , 就是印度的经济发展非常良好的情况下 , 中国的GDP仍然会是印度的3倍 。 而在对印度最不利的情况下 , 中国的GDP将是印度的10倍 。 对于这种情况 , 印度是绝不希望看到中国成为亚洲的主宰 , 这是它竭力所要避免发生的 。那么它要避免这种情景发生 , 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要跟其他国家结盟来制衡中国 , 来遏制中国崛起的势头 。最近 , 印度外长苏杰生 , 出了一本书 , 他在这本书当中引用了印度的古典史诗摩诃婆罗多这个故事 , 就是讲印度的战略选择 。 他以般度族和俱卢族这两个家族的战争来映射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 。 他认为 , 在这两族的斗争中 , 印度不能置身事外 , 如果置身事外的话 , 等尘埃落定 , 等世界秩序敲定之后 , 印度根本就没有发言权了 。此外 , 他认为印度也不能自恃太高 , 两边要价 , 使得两边都不喜欢它 , 最后使得它也不可能对这个世界的前景有任何影响力 。 所以它的选择就是要结盟 , 跟所谓正确的一方结盟 , 就是跟它的民主价值观相同的一方 。苏杰生作为亲美派的代表 , 把这本书送给了莫迪 。现在 , 印度已经超越了不结盟政策 , 而是有了一条新的道路、新的选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