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不差钱”致顽疾难治 遏制餐饮浪费需要从何处发力?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日前 , 多地、多部门发出倡议 , 呼吁崇尚节约、抵制餐饮环节浪费 。 采访人员日前走访发现 , 当前 , 大部分消费者能够在餐饮消费过程中自觉做到按需点、不浪费 , 但餐饮浪费仍不同程度存在 , 特别在商务宴请中情况较为突出 。 遏制餐饮浪费难点在哪里 , 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加强监管和引导?采访人员进行了采访调查 。
餐饮浪费仍不同程度存在
采访人员近日在多家不同价位餐厅走访发现 , 很多餐厅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客流量 , 但在一片热闹景象中 , 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
在北京市崇文门商圈的一家人均100元以上的自助餐厅 , 每桌上都有“剩餐超过100g , 加收成本30元”的提示 。 采访人员看到 , 大部分消费者都按需取餐 , 离开时桌面剩余餐食不多 , 但少量消费者存在不同程度浪费食物的情况 。 由于餐厅人气较高 , 不管剩余多少食物 , 服务人员都快速收拾“翻桌” , 以便排位的客人能够迅速落座 。 近1个多小时的就餐时间里 , 有三四桌的浪费较为严重 , 但工作人员并未要求加收费用 。
在宣武门商圈的一家餐厅 , 点菜时 , 服务员会根据菜量和人数善意提醒“够吃了 , 不够再要” 。 但用餐结束后 , 该餐厅内有两三桌存在浪费情况 , 特别是主食浪费较为严重 , 因为是午餐 , 几乎没有客人选择将剩菜剩饭打包带走 。
走访中采访人员发现 , 有的餐厅从减少浪费的角度推出了“小份菜”“半份菜”“一人食” , 但只面向外卖平台 , 且菜品种类有限;有的餐厅仍然在收取总价高于人均消费总和的包间费用 。 一些消费者表示 , 由于包间费的原因会造成盲目多点菜 , 最终造成浪费 。
从实际情况看 , 目前 , 家庭、朋友聚会类的餐饮消费浪费情况并不明显 , 而以商务宴请为主的餐饮消费则存在较为明显的浪费现象 。 “虽然近年来公款吃喝得到了有效遏制 , 但一些饭局转为由企业买单 。 只要能报销 , 在一定程度上就很难减少浪费 。 ”“光盘行动”发起人“徐侠客”说 。
讲排场、无意识、“不差钱”致顽疾难治
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餐饮浪费很大程度上与百姓长期以来形成的餐饮消费观念、生活习惯及餐饮企业整体运营水平关系密切 。
——商务宴请讲排场造成浪费 。 某企业员工王女士说 , 商务宴请尤其讲究排场和档次 , 一般人均消费在300到500元 , 稍微高端的局就达到1000到2000元 。 “饭后要是杯盘一空就会让主宾显得‘扫面子’ , 所以菜都往多了点 , 造成了极大浪费 。 ”王女士说 , 有次请客户吃饭 , 剩下的饭菜足有三分之二 , “商务场合也不方便安排打包 , 浪费就浪费了 。 ”
——餐饮企业水平不一存短板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一些中小餐厅缺少科学管理 , 且菜品质量有限 , 造成浪费 。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贺保贵说 , 有的餐桌上一整盘菜都没动 , 可能就是厨师的水平不行 , 一些餐厅一味地搞创新、做融合菜 , 什么都有但口味不佳 , 没有拿手菜、绝活菜 , 消费者吃不完 , 即使打包回去也不吃 , 这就成了下一个环节的浪费 。
——买了不做、订了不吃造成家庭浪费 。 采访中采访人员发现 , 中老年群体节约意识普遍较高 , 反观青年群体则不然 , 在餐饮消费中对价格和数量“不敏感” , 时常“冲动采购”食材存放在冰箱 , 又因为生活节奏快没时间做饭 , 造成了家庭环节的大量浪费 。 “日常工作很辛苦 , 觉得不能在吃上亏待了自己 , 虽然自己一个人住 , 但常常点两个菜一份主食 , 吃一半就饱了 , 剩菜隔得时间太长也不敢再吃 。 ”一位经常点外卖的“90后”互联网从业者说 。
【新华社|“不差钱”致顽疾难治 遏制餐饮浪费需要从何处发力?】加强立法 , 紧盯重点
北京嘉和一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京京认为 , 应从加强立法和宣传教育两个方面治理餐饮浪费 。 “加强普法告知 , 对非主观故意违规行为 , 准予整改 , 避免直接罚款 , 同时加强对餐厅巡检 。 ”
推荐阅读
- 新华社|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
- 新华社|“双节”期间网联、银联共处理网络支付交易近10万亿元
- 新华社|这八天,你的钱花哪儿了?
- 黄金周|市场热起来、经济活起来,平台大数据里的黄金周
- 新华社|深圳派发数字人民币红包!个人数字人民币钱包即将亮相
- 新华社|国庆中秋假期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长超过5成
- 新华社|透视“十一”黄金周:流动中国折射复苏新气象
- 新华社|5G网络加速成型!全国已建设开通5G基站超50万个
- 新华网|50万个5G基站:我国5G网络加速成型
- 新华社|向创新、智能、开放迈进——“十三五”制造业发展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