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高效的“屠狼机器”!欧亚大猞猁,长期打压狼群的发展( 二 )

也能捕食些体型较大的有蹄类动物 。
猞猁家族
如果说狮虎豹等代表了猫科动物战力的天花板 , 那么美洲狮、猎豹、欧亚猁就是猫亚科战力的天花板 。
美洲狮、猎豹就不用过多的介绍了 , 是猫亚科中唯一能入选“大猫”的两种猛兽 , 实力自然强劲 , 尤其是美洲狮 , 在北美大多数地区 , 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 。
按体型算 , 欧亚猁应该算是中型的猫科动物 , 一些体型较大的雄性个体 , 甚至能媲美猎豹 , 在目前欧亚森林普遍缺乏大型捕食者的前提下 , 欧亚猁俨然成了新晋的“森林之王” , 所以无怪乎一些猫科动物爱好者 , 会将欧亚猞猁称作中型猫科动物的顶尖战力 。
左起:美洲狮、猎豹、欧亚猞猁
欧亚猁与狼群的纠葛在过往的许多文章里面 , 猁都被描绘成一种“谨小慎微” , 小心翼翼过活的动物 , 在遇到狼等野兽的时候 , 会通过装死或者爬树来逃过一劫 。
事实上却截然相反 , 猞猁不仅不害怕狼 , 还是一个高效的“屠狼机器” , 根据白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在纳利波基森林和帕阿济尔森林的长时间研究成果来看 , 在同一生境下 , 欧亚猞对狼群有着强抑制性 , 尤其表现在抑制狼群繁殖率上面 。
按理说狼是群居动物 , 即便体型较小的狼单挑不过欧亚大猁 , 但在狼群成员的通力合作下 , 战胜猁应该不成问题 , 可为何事实却相反呢?原来与狼的生活模式有关 。
狼之所以能够在分布范围上做到这么成功 , 与它们的适应性脱不了关系 , 生活在平原、空旷地带的狼 , 多呈大群活动 , 比如北美地区的灰狼 , 而生活在森林以及林中开阔地带的狼 , 则多以小群或者单独行动 。
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狼
拿狮子来说 , 亚洲狮的狮子是由北非而来的 , 时至今日已经分成了不同的亚种 , 我们明显能够感受到亚洲狮的狮群不如非洲狮群大 , 这里面除了个体基数不一样等因素之外 , 还与它们所处的环境有关 。
亚洲狮的栖息地类型多为林中开阔地带 , 或者植被较多的平原地区 , 这样的环境无法支撑大型狮群生活 , 正所谓“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所以一个亚洲狮群的规模往往很小 , 而亚洲的雄狮也多为单独行动 , 不像非洲的雄狮那样喜欢结盟 。
亚洲狮(雄狮)
在纳利波基森林里面 , 狼主要有两个生活状态:群居和独居 , 这两个状态是可以切换的 , 在每年的冬季 , 狼多以群体活动 , 它们合作捕获一些体型较大的有蹄类动物;
而到了4-9月份 , 即温暖季 , 森林中有着数量较为丰富的小型猎物 , 独狼也能很好地完成狩猎 , 所以在这个季节里面 , 独狼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群居狼的数量 , 这就为后面猁杀狼提供了先决条件 。
欧亚猁虽然凶猛 , 但它是绝对不会去主动招惹狼群的 , 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猁 , 在遇到狼群的时候也会避开 , 但是在温暖季的时候 , 独狼数量增多 , 这个时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