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吴玫|演出开始了,以巴伯的《弦乐柔板》开场( 二 )


《弦乐柔板》创作的时间早于《小提琴协奏曲》 。 1936年 , 作曲家正沉浸在幸福的婚姻生活中 。 如此生活状态下催生的创作灵感 , 完成的作品应该充满喜悦吧?可是 , 那一年巴伯完成的《弦乐四重奏》却忧思沉重 , 尤其是第二乐章 。 音乐就是这么奇妙 , 人们好像感应到了巴伯这部作品的预言性 , 都特别喜欢悲戚的第二乐章 。 既然如此 , 1938年巴伯索性将《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改写成了《为弦乐而作的柔板》 , 亦即《弦乐柔板》 , 同年 , 著名指挥托斯卡尼尼指挥乐队演出了巴伯的新作 , 大获成功 。

我是吴玫|演出开始了,以巴伯的《弦乐柔板》开场
本文插图

演出中的宁峰
8分多钟的《弦乐柔板》 , 用线条诉说着各种情愫 。 这些线条 , 随着乐队的演奏飞扬在音乐厅的上空 。 它们互相交织、互相纠缠、互相依托 , 所以 , 就算作曲家在其中渗透了像是难以为继的无力感 , 然而 , 在不放弃总能迎来柳暗花明的声音线条的强烈支撑下 , 作品还是迎来了明亮的结尾 。 有乐迷说 , 巴伯的《弦乐柔板》将弦乐的韧和柔板的绵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 记住这句乐评后再回听一遍《弦乐柔板》——谁说不是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