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村里旅游搞得有多火?游客把小卖部几乎给买空了

三农|村里旅游搞得有多火?游客把小卖部几乎给买空了
文章图片

新庄村党支部书记于东奎
夏秋之交 , 豫西大地一派葱绿 。 从三门峡卢氏县沿洛河驱车二十余分钟 , 就来到了范里镇新庄村 。 沿着村头大路往里走 , 一片郁郁葱葱中 , 掩映着几排白墙灰砖的新居 , 整洁而有序 。
然而 , 过去的新庄村 , 一点都不新 。 就在几年前 , 这里还是一副“脏乱差”的景象 。
改变 , 要从一个人说起——新庄村党支部书记于东奎 , 村里人口中的“老于” 。
河南商报采访人员李志远文/图
老于真“老”
在新庄村两委班子里 , 64岁的于东奎算得上“老资格” 。 他已经干了二十多年的村干部 , 前几年当上支部书记 , 是名副其实的“老”干部 。
过去的新庄村 , 家家门前堆杂物 , 牲口粪便到处撒 , 臭气熏天 。 村里的路 , 离了雨鞋就走不出去 。 老于下定决心 , 要在任职期间 , 让村里发生点儿变化 , 彻底干净起来 。
然而 , 早已习惯了从土坷垃里刨食的村民 , 不吃这一套 , 连老伴都有些怀疑 。 “村民几十年养成的习惯 , 你能给他们改掉?”老伴说他异想天开 。
一开始 , 村民不配合 , 就是不收拾 , “你咋说 , 他们就不搭理你” , 老于也不急着解释 , 从2015年3月15日开始 , 到当年年底 , 近10个月的时间 , 他带领村两委走村串户 , 边干边说 。
买油锯、锯柴火、整杂物、倒垃圾……大半年来 , 老于和他的班子成员 , 硬是把一个“晴天一身灰 , 雨天一身泥”的小山村 , 变得整洁有序了 。
这一下 , 村民们全被发动起来了 。 经过几年的日夜操劳 , 新庄新起来了 , 而64岁的老于却老了 , 白发悄悄爬上了鬓角 。
老于不“老”
老于年龄大 , 心态却年轻 。 采访中 , 直播带货、乡村旅游 , 是他念叨最多的词儿 。
“我今年承包了两个大棚 , 算下来 , 能挣个五六万元 。 ”说这话的 , 是新庄村62岁的脱贫户付铁国 。 付铁国因为身体原因 , 2017年成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 在村里的帮助下 , 2018年他就成功脱贫 。 他的脱贫秘诀就俩字儿:勤快 。 “还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 感谢村里让我承包大棚 , 教我技术 。 ”这是付铁国脱贫后最常说的一句话 。
付铁国口中所说的大棚 , 就是老于坚持发展的产业之一——食用菌种植 。 老于介绍 , 村里利用移民整合资金 , 成立了8个香菇种植合作社 , 占地80亩 , 目前已建成投产69个出菇养菌大棚、2座冷库 。
村民脱了贫 , 老于的脚步却停不下来了 , 于是 , 连翘种植、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 , 也很快在新庄扎了根 。
尤其是搞乡村旅游 , 老于很有一套 。 咋吸引城里人来?除了有山有水 , 再种上10亩月季园 , 三季有花 , 四季有草 , 将来再打造个范蠡主题公园 。 人来了怎么吃好住好?村里建起四合院 , 供的都是农家菜 , 纯天然 , 让游客吃得放心……
“2019年春节的第一天 , 村里一下子来了几千人 , 到处停满了汽车 , 吊桥上也站满了人 , 村里的小卖部几乎被买空了 。 ”提起村里的变化 , 村主任赵江合不拢嘴 。
如今 , 村子大变样了 , 村民腰包鼓起来了 。 人人见了老于 , 都竖大拇指 , 谁还会说老于“老”呢?
采访人员手记
在新庄村 , 采访人员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的村民脱贫致富的态度——较真 。
试想 , 村两委干部如果不“较真”砍树木、扒烟房、锯柴火 , 又怎会出现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
试想 , 老于如果不“较真”发展产业 , 又怎么能够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 , 助力其脱贫致富?
试想 , 62岁的付铁国如果不“较真”过好日子 , 又怎么会去主动承包大棚 , 钻研技术?
正如老于所言 , 扶贫先扶志 , 将村民致富的志气扶起来 , 让其与贫困较真 , 脱贫便只是时间问题 。
乡村名片
新庄村位于卢氏县范里镇东北部 , 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 , 共有4个居民组 , 农业人口283户722人(其中移民450人) , 党员18人 , 村两委班子成员7人 , 耕地面积210亩 , 林地面积518亩 , 总面积3平方公里 。 新庄村于2017年被确定为深度贫困村 , 确定贫困户50户168人(其中移民贫困户32户120人) , 2018年整村退出贫困村 , 主导产业为香菇种植、连翘种植、光伏发电、旅游开发及劳务输出等 。
【三农|村里旅游搞得有多火?游客把小卖部几乎给买空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