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价|明月镜片成本6元零售价上百:不交社保、靠裁员压缩成本?( 三 )
专利数较国外巨头有明显差距 , 研发费用率下滑
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
为实现上面提到的“价值提升” , 明月镜片近几年展开了一系列“营销造势”行动 , 以期让“国产镜片第一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
自2017年末开始 , 明月镜片在市场上大规模投放广告 , 除请来了明星陈道明做代言人外 , 又陆续与《非诚勿扰》、《最强大脑》等诸多综艺节目进行广告合作 。 对应招股书的则是销售费用的水涨船高 。 2017年-2019年 , 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4928万元、7682万元、1.04亿 , 短短三年增加了1倍 。
一定程度上 , 营销手段对品牌建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招股书中称 , 经过若干年建设 , 在镜片制造企业品牌知名度、产销规模和营销渠道上 , 明月镜片已与依视路、蔡司等企业并肩伫立在国内眼镜生产品牌第一梯队 。
然而产品知名度、产销规模等站在一线 , 并不代表公司的技术实力也已步入一流 。 招股书显示 , 在中低端领域 , 明月镜片技术实力较为成熟 , 原料工艺均能自给自足 , 但在行业尖端技术上仍受制于人 , 与依视路、蔡司等国外品牌之间仍有一定差距 。
按折射率不同 , 镜片大致可分为1.50-1.74区间共六种 , 一般而言 , 折射率越高的镜片技术要求越复杂 , 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也更好 , 因此其产品附加值也相对较高 。 以明月镜片折射率1.71的镜片为例 , 其毛利率71.23% , 远超其他镜片大约50%的毛利率 。
截至目前 , 明月镜片无法直接生产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树脂单体 , 原因是受限于上游精细化工原料供应状况、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生产工艺中部分环节的环保要求 。 因此 , 公司只得向韩国KOC及其关联方三井中国、丹阳KOC采购 。 2017年-2019年 , 明月镜片向韩国KOC及其关联方三井中国、丹阳KOC采购金额分别约为3800万元、5200万元、4200万元 , 主要采购内容为高折射率镜片树脂单体 。
从眼下来看 , 明月镜片似乎对高端产品被“卡脖子”并不在意 。 相比于提升技术实力 , 明月镜片将重心更多放在了营销上 。
招股书显示 , 自2014年研制出折射率1.71的镜片后 , 明月镜片再没有其他核心产品问世 , 而报告期内 , 研发费用率连续下滑 , 2019年已经跌破3% , 且在个别年份甚至低于竞争对手依视路 , 2019年大幅领先依视路则是因为依视路会计政策变更所致 。
依视路集团官网显示 , 目前依视路在全球范围内有5个研发中心 , 超过500名科研人员 , 迄今为止拥有超过9500项专利(含申请中专利) 。 相比之下 , 明月镜片公司拥有技术人员104人 , 包含外观专利在内的专利数仅有78项 。 无论是从研发人数还是专利成果上均远逊于依视路 。
董事长夫人用个人银行账号截留公司货款?
明月镜片2002年9月注册成立于镇江丹阳 , 由温州商人谢公晚所创 。 谢公晚、胞兄弟谢公兴、谢公晚妹夫曾少华三人直接间接控制公司高达83.93%的表决权 , 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 此外 , 谢公晚和谢公兴目前还分别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职务 , 手握公司管理大权 。
家族制企业常常容易出现内控问题 。
2017年1月 , 谢公晚的妻子金晓华将公司的废品镜片卖出 , 且用自己的个人银行卡收取了合计123.63万元货款 。 这笔123.63万元货款在到达金晓华银行卡中后 , 短时间内并没有被划转到公司账户 , 招股书显示 , 其中的82.58万元销售款 , 金晓华在较短时间内还给了公司 , 但剩余的41万元直到2018年1月才还清 。 为何这笔钱拖了一年?公司方面对此并未做解释 。
金晓华究竟当时在公司所任何职 , 又是否得到公司授权代销公司这部分废品镜片?对于金晓华截留公司货款行为 , 公司又是否给予相关处分?就上述相关问题 , 贝壳财经采访人员致电并发函给上市公司 , 截至发稿 , 尚无进一步回应 。
员工减少 , 靠裁员压缩成本?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保、公积金
推荐阅读
- 终于等到你|喜大普奔,终于等到你,《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要来了
- 新华社新闻|“火星伴月”3日上演 亮星明月闪耀天宇
- 明月|明月镜片与陈道明先生继续牵手,为呵护国人健康持续努力
- 3D打印,智能穿戴|下一代智能眼镜镜片量产技术已就位!独家深解其中3D打印工艺
- 眼镜|眼镜片成本仅6元!我国眼镜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十年涨1072%